之处,寒气尽散。
第五回 雪夜温炉话养生,芥火通明照岁寒
是夜,明月照彻关中,百姓们在檐下挂起荆芥灯笼,灯光透过窗纸,在室内投下细碎的光影。青儿与荆芥草灵坐在热炕上,看农妇们在灶前熬粥,火苗舔舐着锅底,荆芥的辛香与小米的甜香交织,竟让整个窑洞暖如春日。
荆芥草灵轻抚窗台上的荆芥盆栽,轻声道:“寒邪虽烈,却怕人间烟火。你看这荆芥,一旦融入百姓的食疗养生,便成了最温柔的守护者。”青儿点头,取出花仙谷的“小寒笺”,将今日之事刻于笺上,系在农家的灶台前。夜风拂过,笺纸发出沙沙轻响,与灶膛中荆芥秸秆的爆裂声相和,竟成一曲养生之道。
从此,每逢小寒,关中百姓便有了“食荆芥、熏艾穴、喝暖粥”的习俗。他们将荆芥晒干后缝入布包,置于枕边、灶台,甚至小儿的肚兜中,谓之“暖脏包”。而那株受过寒脏君滋养的荆芥,从此成了“脾胃灵草”,叶片上的脉络如脾胃经络般清晰,传说用其煮水熏洗腹部,可治一切寒症。正是:小寒凛冽寒脏侵,荆芥辛香暖脾心,一碗热粥驱岁冷,留得阳和满杏林。欲知大寒时节又有何传奇,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