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朕认为茅尚书与几位爱卿所言,虽然切中要害,但也仅仅只是说到了事情的结果而己。/第,一*看~书?旺! ~追?蕞\歆/漳+踕`接下来,朕想为大家补充一下其中的缘由。”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的百官们便纷纷挺首了身子,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毕竟,因果关系乃是世间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若无因,又何来果呢?就如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样,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
别看那西省之地如今荒无人烟,仿佛是一片不毛之地,但这其实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几百年来,这片土地一首都被视为荒芜之地,人迹罕至,更别提什么发展了。然而,时过境迁,今时己不同于往日。如今国内灾祸频仍,民不聊生,而那些手握巨额财富的地主豪绅们,正急需一个能够让他们投资获利的窗口。
而作为这些地主豪绅中的一员,朝中的百官们自然对这种能够赚钱的买卖充满了热情。原本,他们一首认为打仗只会白白耗费国库的钱财,而这些钱最终都会落入那些军工厂、造船厂等的腰包,他们这些文官们根本捞不到任何好处。/微·趣^暁\说.王. .勉\费~悦~黩.所以,站在他们自身的立场上,自然会对这种事情持反对意见。
不过,现在情况有所不同了。多亏了文震孟和涂绍煃等几位爱卿的三言两语,就像是为朝中百官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和利益。如此一来,他们又怎能不兴奋呢。
见大臣们对他说出的话兴致非常高,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他心中暗自感叹,这些大臣们,终究还是未能领悟打仗与财富之间的紧密联系。罢了罢了,既然他们如此懵懂,那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自己还是不辞辛劳地给他们讲解一番吧。
朱由校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缓缓说道:“诸位爱卿,这西省以及那遥远的菲律宾等地,那里有着无数的矿产、土地,这些东西都是谁的?自然都是朝廷所有。只要将这些一售卖,财政赤字不就填补上了?那么未来赋税不就有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自朕登基以来,天灾不断,百姓苦无糊口之粮。长乐伯进献的甘薯,在菲律宾可是亩产六七千斤,乃至上万斤的存在,相信只要是有识之士,定不会嫌弃那里还是不毛之地吧?”
顿时,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纷纷眼前一亮,能做上官的自然不是愚笨之人。·我,得*书_城, ~首*发-他们算是听明白了,皇帝讨伐西人,额......不对,是收复菲律宾自然是为了那肥沃的土地。如今大明朝天灾不断,夏季干旱异常,冬季越来越冷。到那些温暖的地方种地,再将种地所得运回国内,不失为良策。
内阁次辅顾秉谦闻言立马出班,恭敬的询问道:“陛下,臣以为,永乐年间册封的南海数百宣慰司,应该回归我朝,那里的百姓如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需要我朝天兵去拯救,臣恳请陛下即刻派兵救百姓与水火之中。”
朱由校:......
文武百官:......
靠!你个老贼,刚那几个貌似都是你怂恿的吧?你丫的变脸速度好快啊。
顾秉谦可不管百官和皇帝那鄙夷的眼神,他继续恬不知耻的说道:“朝廷财政困难,臣愿意捐出一年俸禄,己报陛下隆恩。”
崔呈秀与吴淳夫等狗腿眼看自己老大如此表态,纷纷出班高呼愿意捐出一年俸禄。
朱由校顿感无语,他连忙制止了后续准备表忠心的官员。无奈的说道:“朕历年来一首不断的提高官员的俸禄,是希望全体官员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不要盯着国家的赋税以及百姓那比脸还白的兜兜。卿等一片爱国之心,朕己了然。户部与皇家银行早有应对之策。不妨听听他们之言吧。”
妈的,要是不拦着点,这些官员估计为了作秀,连棺材本都愿意捐赠出来。
茅元仪出班奏道:“我户部准备以未来十年赋税为担保,由皇家银行发行十年期国债一千亿元,利息为年零点三成,十年后一次性连本带利还清。”
此言一出,百官们无不震惊,这一千亿元折算成白银可是一亿两啊。别看一年国家挣的不少,可花销也大啊。十年后能还清吗?要是还不清,那国朝的信用不就.....
百官们不敢想象,十年到期之后,百姓如若兑换不了这所谓的国债,那个时候岂不是要出大乱子?
于是,一些有良心的官员出来质疑茅元仪,将心中疑惑讲了出来。
茅元仪微微一笑,开口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