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作福。
瞧他们对待刘徽的态度,恨不得把刘徽往死里踩。
刘徽当时一心给他们下套,极是配合世族提议,丝毫不认为他们要把她关到廷尉大牢,在没有查明她是清白之前,不肯让她出来有何不可。
甚至,最后有人敲了登闻鼓,证明金城郡内的人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杀证人,毁证据,只为构陷刘徽!谁听了那么一个消息不傻眼,不是不可置信。
敲登闻鼓的人是人证,物证更是有的。
当时刘彻都要人把刘徽放出来了。结果刘徽不肯,首言没有查明她的清白前,她继续待在廷尉大牢。
进了大牢不想出来的,怕是独一个刘徽吧。
好些人当时想,不出来好,最好能把刘徽关一辈子。
杀人灭口的事,不仅是金城郡的人动手,长安里有不少人跟着插手,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让刘徽的罪名成了,最好能让刘彻严惩刘徽。
朔方城,河西,甚至是刘徽手里的生意,有一样算一样,只要是可以让刘徽脱层皮的,让他们怎么都行。
可惜,一切闹大。到头来他们才发现,全是局,是刘徽给他们设下的局。
以身作则,请君入瓮,关门打狗。
刘徽的一手真狠。
他们以为把刘徽关在廷尉府大牢,除了一个霍去病一天天给刘徽送饭外,再没人跟刘徽联系过。
原来他们还担心霍去病会不会帮刘徽。
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妹,感情最好,怎么可能放任不管刘徽。
事实证明是他们太想当然。
霍去病除了每日给刘徽送饭外,便是练兵,跟刘彻一道讨论出击匈奴的一系列方案,在刘彻跟前,绝口不提任何关于刘徽的话题。
因而,他们以为能从霍去病那儿打听到一些消息,或者做到一些防备。盯了霍去病许久,一无所获,如何不让他们失望。
随之对于刘徽没有见过其他,更没有任何吩咐让人办事的状态,虽然感到奇怪,无从下手,便让他们认为,刘徽定是认定刘彻会护着她,连让人安排应对都不曾。
把希望寄托在刘彻身上的刘徽,让人以为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操作一波,最好能够让刘徽栽一个大跟斗。
然而谁能想到,人家刘徽在金城郡开始,己然想到后续有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杀人灭口,妥妥是把证据送到刘徽手里。
刘徽是没有跟任何人联系,在廷尉大牢一个月,天天悠闲自在看书,要不是刘彻非要给刘徽送进去一堆的公文,怕是刘徽能够过得更清闲。
借由金城郡一事,刘徽捉了他们一个人赃并获,与之而来更是借机整顿官场。
随着一波一波的人被捉进去,刘彻的心情越来越好。
瞧着刘徽让人重新整理官员考核标准,都是征询无数人的意见,最后定下来的,一眼扫过,刘彻交给丞相李蔡,“推行。”
推行啊。李蔡接过一看,其实心里极为没底儿。
刘徽一眼瞥过李蔡问:“推行难?”
瞧李蔡的表情,压根不想推行,难不难的,不用细问了。
“陛下,怕是不容易。”李蔡心塞得很。之前刘徽提出过的,结果当时因为推行难,事情搁置了。现在又再旧话重提,他也很难的。难得压根不想办。
刘彻一眼瞥过刘徽,刘徽算是明白刘彻为何对身边的臣子有诸多不满,三公九卿,个个都自诩家世了得,有权有利,偶尔还会给刘彻甩脸。
瞧,作为丞相,李蔡不知官员考核的好处?
知道。
为何不甘愿?
无非是因为一旦接受,他作为丞相,首当其冲就要受到考核的约束。
是以,最反对官员考核的人其实是作为三公九卿的一群人。
刘徽冷哼一声问:“丞相是不想当了?”
此话落下,李蔡没能忍住抬头怒视刘徽,没想到刘徽能够把话说得如此不客气。
在一瞬间,李蔡想回一句不当便不当,最终还是忍下。
能够当上丞相不容易,别因为刘徽把好不容易当上的丞相位子丢了。
“长公主,此事推行的难处,想来长公主是知道的。臣唯恐有负陛下信任。”李蔡言外之意无非是暗指他的能力有限。
刘徽转向刘彻,无声询问,刘彻竟然用如此无能还不愿意作为的人当丞相。
“陛下,臣请代为推行。”李蔡一副不要脸的架势,把刘徽恶心得不行,可是刘彻不意外,但凡手里的人都能用,都好用,刘彻何至于一回一回的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