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出戒备,一则因为刘据还小,二则因为刘彻正值壮年,三十五岁的刘彻,正处于一个男人最好的年华,在其后十几年里都会保持。
然而,当有一天刘据长成,年轻有活力,刘彻却一步一步的走向暮年,那个时候会如何?
正常的人都会妒忌。
妒忌会让人做出多少的恶事,完全取决于那一个人有多少本事,能够做成多少事。
刘彻明显属于杀伤力极大的人。
故,太子班底,势力,不需要。
比起一群文人对抗皇帝,倒不如一开始没有,光棍一个,还能省去刘彻的猜忌。
明面上的班底不需要,刘据也要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该让刘据走哪一条路?
刘徽须考虑。她也并不能够确定她为刘据安排的是不是都是对的。
对不对无所谓,她在,天塌下她来扛。所以,随便对不对?
刘徽想清楚,不由露出笑容,没错,多问问刘据。比起养一个温和无害的太子,刘徽希望刘据可以成为一个有锋芒的太子。
吐口气,刘徽沐浴更衣后才去见的卫子夫。
“要去未央宫吗?”乍一见刘徽起得早,卫子夫想起刘徽的习惯问。
“去,母亲的事我也帮不上忙。”对礼单对宾客的事,宫人能做,用不上刘徽。
卫子夫冲刘徽温和一笑,“去吧。”
刘徽福身即往未央宫去,进了宣室,没有人,突然想起一件事,霍去病己经是冠军侯,他要上朝的。
是以,宣室里其实只有她一个人。
瞬间,刘徽心都轻松了。
转头刘徽让人给她讲起课,博士们几个月没有给刘徽讲课,被请到宣室时,见刘徽认真学习端正态度,很难让人不喜欢。
等刘彻下朝领着卫青、霍去病、张骞回来,便听到有人在讲课。
刘彻一眼扫过,见刘徽听得认真,心情难免愉悦。自制而且好学的人,分外招人喜欢。刘徽一向如此。
张骞好几个月没有听到讲课声了,再一听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虽说霍去病也会听课,不知为何,少了一个刘徽,气氛完全不同。也是极让人不解。
“朔方城的情况,再没有比阿徽更清楚。至于怎么让盐爆炸,要不要利用盐,须商量后才能决定。”刘彻瞧了一眼,视线扫过霍去病,霍去病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刘彻可是听说了有些事。开窍了吗?无意打断刘徽听课,但刘徽己经听到动静,此时正走出来,“父皇!”
刘彻瞥过她一眼,“今天仔细说说朔方城的情况,以及此番出击匈奴,朔方城能助力几何?”
闻此言,刘徽不由瞪大眼睛道:“父皇,我去朔方城才几个月,不知道的怕是以为我去几年了。”
“听桑弘羊提及,你让桑家召天下富商往朔方城运去不少东西,所为何用?”刘彻但问之,刘徽没有要隐瞒刘彻之意,坦然道:“引民。”
引民二字,引起一片侧目。
刘彻挑挑眉头示意刘徽解释清楚。
“父皇下令迁徒十万之众将往朔方,远远不够。开疆辟土,不引民,每一回迁徙强人所难?更容易引起百姓不满。既如此,若以朔方城为例,有田有地有房,得到安居乐业,试问他们哪一个会不愿意留下?百姓所求不多,有田可耕,有屋可住,一日三餐得饱罢了。”刘徽道引民,确实是为了长远谋划。
卫青道:“一个朔方城能容下的人并不多。”
己迁徙十万之众过去,再要是引民而去,朔方城未必见得能够容得下那么多人。
刘徽露齿一笑道:“所以是为以后所谋,并非眼前。”
以后。刘徽和刘彻对视一眼,刘彻露出了然的笑容,似是知晓刘徽何意。
“而且,我需要在秋收之后才能确定朔方城到底可以供应朝廷多少。”刘徽作为一个刚到朔方城不久,好不容易把朔方城的田地开荒出来的人,到底一年的收成几何,要不要继续扩大,需要看到结果再说。
像刘徽的性子,从不无的放矢,而是等着有结果才开口。
刘彻甩了甩袖子,换成了半躺的姿势道:“有什么能说的。”
“我把朔方城和驰道的路扩大三倍。”刘徽牢记一件事,要致富先修路。
“朔方城内有专门种植葡萄的地方,我回来的时候看了一眼,发现长势不错,比在长安好。一应粮种我让人试过,兴修的水利……”刘徽一样一样把她做好的事画出来,路和水利,无一不道明,末了更提起道:“匈奴的奴隶,我的意思最好移到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