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不怨天,下不尤人”怎么听都像是专门说给那些心里有不满的学子的。
田夫子半点不避讳地直言说,“先说读书,让天下都读书的美好愿景,只是愿景。请问诸位,有几人在读书的同时务农、经商?”
底下鸦雀无声,他们这些人连家务都不会做,又怎么可能下地呢?
“若是人人都读书,那么谁人种地、经商?因此,读书只会是一部分人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是你们?”
有些学子想当然地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天资出众,这说法不全错,但是绝对不是完全正确。为什么,能读书的人,必然是家里能供得起、本人读的下去的。但是这世间一定有许多,有本事读书,但是受限于银钱而不能读书的人。
就连皇帝都没法挑出所有能读书的人,让他们都能读书,何况他们一个书院。
“圣贤告诉我们不去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便不会产生怨恨。唐柳之辈不过,假借寒门的名义,为自身谋利。书院的书籍是属于书院的,尤其那些注释,都是千金难求的,缘何就应该免费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