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回到南极大陆深处,冰冠之下……
仅仅知晓一个模糊的范围,甚至对这范围的准确性都心存疑虑,即便拥有相位雷达这般强大的探测工具,杰顿也必须亲力亲为,一寸寸地搜索这片广袤的白色世界。′如~雯_徃^ /首¢发?
相位雷达的穿透力毋庸置疑,足以洞穿数千米的冰盖,探测深度无需担忧。
只要距离那冰封的巨兽足够近,杰顿相信他的感知一定能捕捉到蛛丝马迹。
无论是那独特的生物能量场,还是庞大身躯对冰层结构造成的细微异常。
不过,真正的难点,则是在于,如何才能达到那个“足够近”的距离?
为防止与目标失之交臂,杰顿只能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地毯式搜索。
他以记忆中非洲好望角正对的南极区域为起点,谨慎地向两侧和内陆扩展出一片宽阔的搜索带,随后便开始了“自走雷达”作业。
嗡——
高频电磁波束以他为中心,如同无形的探针,持续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尤其是垂直向下的冰层深处扫描。
为了弥补相位雷达在特定地质结构下可能存在的盲区或干扰,他还不时停下脚步,巨大的虫躯微微下沉,十几条强健的节肢协调发力,猛地向冰面一震!
轰!
沉闷的冲击波瞬间扩散开来,撼动着坚实的冰盖。
紧接着,杰顿立刻将感知器官紧贴冰面,如同最精密的声呐接收器,仔细捕捉、分析着地震波在冰层深处传播、反射回来的复杂信息。
两种探测手段交替使用,力求万无一失。
以他为中心,半径七至八公里的区域都在他详细扫描的覆盖范围内。
这个范围看似不小,但当他需要沿着数千公里长的南极海岸线(从大西洋扇区一路推进至印度洋扇区)进行巡察时,扫描的进度不仅取决于范围,更受限于他的移动速度。
为了确保扫描的精度,他不可能一边全速瞬移一边维持高精度的相位雷达探测。
因此,当这条漫长的海岸线终于被他“犁”过一遍时,时间已经悄然流逝了十几个小时。
持续的辛劳让他无暇顾及极地夜空中准时上演的、绚烂却略显单调的极光秀。
与骷髅岛上那场由他自身能量扰动引发的、堪称神迹的极光盛宴相比,这种两极常见的自然现象实在缺乏吸引力。
一无所获……
这个结果并未让杰顿感到意外,只能归结为运气不好。
还是太过非酋了……
他庞大的身躯微微起伏,精神高度集中地持续运转相位雷达和解析地震波反馈,即使是他这般强大的存在,也感到了一丝源自精神层面的疲惫。
稍作休息,杰顿立刻调整策略,开始了第二轮搜索。
他的计划清晰而系统:从海岸线起始探查,若无发现,则向内陆推进一段距离,在先前已探查过的范围之外,重新规划一条平行于海岸的探查路径。*r·a+n′t?x¢t../c¨o¨m¢
十几公里的探查宽度已然不窄。
杰顿心中盘算,至多经过几轮这样的推进式搜索,基多拉那庞大的身躯迟早会暴露在他的感知之下。
此时,他已在南极大陆逗留了将近二十个小时。
不眠不休地高强度使用相位雷达和地震波探测,精神持续紧绷,疲惫也会悄然蔓延。
他已然下定决心:再往内陆深入一层!倘若这一轮搜索依旧无功而返,他便要重新评估策略,甚至考虑暂时放弃,另寻他法。
而接下来的路途,尤为艰难。
与外围主要由厚达千米甚至数千米的、相对均质的冰层覆盖不同,随着靠近真正的陆地基底,冰盖下的地形变得复杂崎岖。
冰岩交界处的反射信号、埋藏的古老山脉、冰下湖的轮廓……
各种特异点在相位雷达的扫描中涌现。
每一次发现特异点,杰顿都不得不放慢脚步,甚至停下瞬移,进行更为细致、反复的扫描与感应。
他必须逐一排查这些干扰源,因为谁也无法断言,那冰封的王者是否就藏匿于某个被冰岩复杂结构掩盖的角落?
希望,探查,失望……
再希望,再探查,再失望……
循环往复。
杰顿早已记不清自己停下了多少次。
他甚至自嘲地想,照此下去,他都能凭借这高强度的扫描数据,精准绘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