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此刻被这么一训,脖子都缩了回去,像只受惊的鹌鹑。
坐在对面的二伯娘始终低着头,用筷子无意识地拨弄着碗里的咸菜,可顾嘉月眼尖,瞥见她垂着的眼睑下,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飞快闪过。
大伯娘见状,放下筷子打圆场:“娘,您也别怪三弟妹了。这雨都下三天了,淅淅沥沥的没停过,谁心里不发慌啊?”
她看向奶奶,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您说,不会又像去年那样,下着下着就变成冰雹了吧?要不……咱们把秧苗先扯回家来?”
奶奶斜睨了她一眼,却没像往常那样动怒,只是没好气地说:“扯回家干啥?煮来给你当饭吃?种了一辈子地,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这种天气最适合插秧,雨水足,秧苗才长得快!”
她把筷子往桌上一拍,声音陡然拔高,“吃饭都堵不住你们这几张嘴!赶紧吃,吃完了都披上蓑衣,跟我下地插秧去!”
这话一出,饭桌上顿时鸦雀无声,只剩下碗筷碰撞的轻响。
谁也不敢再多说一个字,只是埋头扒饭,连咀嚼的声音都放轻了许多。
吃完早饭,家里的大人都扛着农具下地去了。
顾嘉月披上蓑衣,带着几个妹妹往学堂走去。
桃花村的路虽已修缮过,可毕竟财力有限,不是每一段都能铺上平整的青石,有些路段仍是黄泥土路,此刻被雨水一泡,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稍不留意就会滑倒。
孩子们都披着蓑衣,像一群笨拙的小鸭子,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
桃花村本地的孩子还好,大多只是裤脚沾了泥,可从邻村赶来的几个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的蓑衣简陋,挡不住斜飘的雨水,头发湿哒哒地贴在脸上,衣服从里到外都湿透了,冻得嘴唇发青,牙齿忍不住打颤。
顾嘉月见状,心里一紧,连忙吩咐厨房:“快,烧一大锅姜汤,让孩子们都喝点暖暖身子。”
又转头对虎子说,“你去把柴房的火生旺点,让他们把湿衣服脱下来烘干,别冻出病来。”
安排妥当后,她走到那群瑟瑟发抖的孩子面前,蹲下身帮一个小姑娘把蓑衣脱了下来挂好,柔声说:“明日要是还下雨,你们就别过来了,在家好好待着。”
她本以为孩子们会高兴,毕竟谁也不想冒着大雨赶路。可没想到,好几个孩子却使劲摇了摇头,小脸上满是倔强。
其中一个仰着冻得通红的小脸,声音虽轻却异常坚定:“夫子,我们想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