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过年
杀了年猪,打了糍粑,一晃眼就到了大年三十。`l^u_o¢q`i\u.f_e?n¢g~.¢c^o¢m′
西南这边的风俗很多,但最特别的是过年的时候餐桌上必须有鱼和长菜。
因为年年有余、长长久久嘛,这是老百姓的期望。
往年一到这个时候,鱼肉的价格基本上都会超过猪肉的。
但桃花村的人根本就不慌,因为他们有顾嘉月啊。
在之前收割水稻的时候,他们不是同时收获了许多鱼吗?
大家卖了大部分,也存了一些用来制作成熏鱼。这样过年的时候就不用花大价钱购买了。
顾家今年还杀了猪,所以餐桌上还多了好几道菜,比如什么猪头肉啊,猪耳朵呀什么的。
天刚微微亮,整个桃花村都忙活了起来。
家里的男人捡了一把稻草点燃,用来将猪头上之前没有清理干净的猪毛清理了。女人则在厨房洗洗刷刷。
西南这边过年这天就正经只吃一顿饭的,也就是年夜饭。
早上是奶奶炸的糍粑和小酥肉。蔡嬷嬷和花朝早早的也过来帮忙了,蔡嬷嬷做了一道炸茄盒,花朝,恩,她吃了很多小酥肉和炸茄盒。
而大哥则带着家里的孩子们去后山砍竹子制作爆竹。
一家人各司其职,为了晚上那顿年夜饭忙碌着。
到了下午,该做的菜其实都差不多了。“还有最后一道长菜,做好就能吃饭了。”
长菜,顾名思义就是长长的菜,在制作过程中保持菜原本的形状,不能将其折断。~e~z?k/s,w·.?n~e^t*
用料也很简单,就是两根排骨,一个萝卜和一颗白菜。
前面所说的不能折断的意思是不能横着切,但能竖着切的哈。
将萝卜切成长条状,与排骨和白菜一起炖煮。十分简单且没有技术含量。
将菜做好后,需要全部端到堂屋里的家神面前供奉祖宗。
爷爷点了一把香,嘴里低声的在念念有词。家中的小辈不管男女都乖乖的站在下面,低着头不敢言语。
“跪!”
随着爷爷的的声音,所以人都跪了下来,然后磕了三个响头。
磕头时每个人嘴里都还在念念有词。
大伯娘:“希望星儿能一举得男。”
二伯娘:“希望我能一举得男。”
李氏:“希望孩子们身体健康。”
顾宇河:“希望明年江夫子不要来上课了,希望课业少一点,还能顿顿吃肉.....”
......
顾宇河的心愿太多了,多得跪在他旁边的顾嘉月和顾知更都忍不住去看他。
就烧了两张纸钱,居然敢许出五百万的心愿。
最后还是大哥看不下去,用手捂住他的嘴巴这才消停下来。
磕完头就可以去放爆竹了。
这里的爆竹可不是鞭炮,而是被劈成细条然后又困在一起的竹子。.q!i`s`h′e\n/x·s..!c,o_m·
最初人们是用火烧草木来制造响声,后来逐渐发现用竹子制作爆竹更为方便,竹爆竹便逐渐取代了草木爆竹。
后来在唐朝的时候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到了宋朝,火药发明后,人们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后来又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并有了单响和双响的区别。南宋后,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到了大乾,其实已经有了炮仗了,甚至已经有了烟花。但老百姓嘛,可没闲钱去买那些东西。所有就用最原始的方法,听个响就行了。
用竹子制作的的爆竹十分简单,只需要将竹子劈成细条,然后将其捆绑成束,在竹束的一端点燃或者放进火堆里,燃烧时竹条会迅速膨胀,发出巨大的响声。这种爆竹又称为“竹炮”。
爆竹噼里啪啦的响了一阵后,奶奶开始招呼大家吃饭。
两张四方桌拼在一起,今天也不分什么男人女人孩子的,大家都坐在一张桌子上。
奶奶看着将两张桌子堆得满满的菜,坚强的她也热泪盈眶起来。
她活了大半辈子,黄土都埋到脖子眼了,还是第一次过这么丰富的年。
桌子上不但有鱼,还有鸡鸭,猪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