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她歉意地说道。
“好,我的马车就在楼下,我送你们回去。”郑清和也跟着起身,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舍。
“不用不用。这里距离城门也不是很远,我和妹妹走着就过去了,郑大人还是留步吧。”顾嘉月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侧身避开郑清和伸来的手,带着顾知更快步离去。
郑清和站在原地,望着那两道渐行渐远的身影,直到消失在街角,才缓缓收回视线。
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雅间,看着楼下西市依旧喧闹的人群,又看向对面顾嘉月坐过的位置。
他自嘲地笑了笑,笑容中满是苦涩与无奈。
“大人,城中的富商已经等了你两个时辰了,你还见他们吗?”陈衙役小心翼翼地推门而入,打破了沉默。
郑清和收回思绪,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见,为何不见?本官还给他们准备了一份大礼呢。”
他起身时衣袂翻飞,尽显威严。
陈衙役连忙上前,恭敬地为他整理衣衫。
郑清和披上披风,瞥见桌上几乎未动的点心,开口道:“桌上的许多点心都没有动过,你让小二给你打包,带回去给家人尝尝吧。”
陈衙役受宠若惊,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嗳,多谢大人体恤。”
他偷偷瞥了眼那精致的茶点,咽了咽口水,心中盘算着这些点心能让家人开心多久。
“嗯,将茶点送回家后你再去帮我办件事,你去……”郑清和附在陈衙役耳边低语几句,陈衙役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另一边,顾嘉月姐妹二人匆匆往城门口走去。
寒风呼啸,吹得她们脸颊通红,却丝毫不减归家的急切。
半路上,正撞见满载而归的大伯娘,她的背篓沉甸甸的,手中还提着几袋绿豆,脚步却依旧轻快。
“大伯娘,你买这么多绿豆作甚?”顾嘉月连忙上前,接过沉重的袋子,关切地问道。
大伯娘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喜悦:“嘿,之前你不是发了一次豆芽吗?你大嫂可爱吃了。我就想着这也不是什么特别贵的东西,既然她喜欢就多做点给她吃吃。反正这大冬天的也没有其他蔬菜。”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顾嘉月和顾知更静静地跟在一旁,时不时点头回应,听着大伯娘讲述县城里的新鲜事。
回到桃花村时,天边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散。奶奶站在门口,双手叉腰,生气地瞪着她们:“怎么去了这么久?你们是要将整个县城买回来吗?”
大伯娘放下背篓,兴致勃勃地分享着今日见闻:“娘,你可不知道,县城变化可大了。”
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新县令的改革举措,听得众人连连惊叹。
爷爷捋着胡须,感慨道:“没想到那年纪轻轻的县令大人居然有这样的本事。”
奶奶跟着点头,随后看着顾嘉月叹气。
哎,这么好的后生,嘉月怎么就不喜欢呢?
顾嘉月假装没有看到,提着干果哒哒哒的跑近厨房。“娘,教我做腊八粥。
奶奶无奈的叹气,这丫头,到底什么时候才开窍哦。那个江山长人也不错,就是年纪大了点。
但年纪大的会疼人,他看嘉月的眼神也能看出是将人放在心上的。
不过这丫头也不知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的没有发现人家江山长喜欢她。
这江山长也是,像个锯嘴葫芦一样。能不能成你得问啊,不问怎么知道呢?
哎,真是让人揪心。
顾嘉月可不知道奶奶的心理活动,她现在全身心都放在李氏做的腊八粥上。
厨房里,李氏早上出门的时候就提前将豆类浸泡好,现在正好能用。
她将豆子捞起,倒入锅中,动作娴熟而轻柔。
顾嘉月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母亲的每一个步骤。
大火熊熊燃烧,锅中的水很快沸腾起来,气泡咕嘟咕嘟地往上冒。李氏转小火,耐心地煮着,时不时用木勺搅拌,防止粘锅。
“今年的腊八粥格外的丰盛。”她望着锅中翻滚的食材,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欣慰与感慨。
“娘,你在说什么?”顾嘉月凑近问道。
李氏只是笑着摇头,继续专注于手中的烹饪。她知道,今年家中喜事连连,日子越过越红火,这腊八粥也仿佛比往年更香甜。
李氏精心地将莲子去芯,仔细地给红枣去核,每一个细节都做得一丝不苟。
随着各类食材陆续下锅,厨房里香气四溢。红枣的甜、桂圆的香、莲子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