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没有丝毫好转,或许是家人从未好好引导、教育他。大家都把他当成傻子,只想着让他吃饱穿暖,却没把他当作正常孩子去教导、关心。时间久了,他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可能出现智力倒退的情况。
“哎,但愿如此吧。别想这些烦心事了,你们继续忙吧。”顾黄台说道。
庭院之中,读书声再次响起。
顾宇河见二哥如此出彩,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勤奋学习,就算超不过狗蛋,也绝不能被二哥比下去。
方才二哥背书的模样,在他眼中仿佛发着光。他可不想被二哥比下去,要是那样,岂不是显得自己很笨?一想到王家两兄弟知道后会笑话自己,他就觉得难以接受。“来,咱们接着学!”
此时,顾家的大人们从田间劳作归来,看到院子里这一幕,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压低了声音。
大伯不小心踩到院子里的枯枝,发出“咔嚓”一声,奶奶立刻瞪了他一眼。
奶奶:“你这冒失鬼!”
大伯:心里委屈,但我不敢说。
屋檐下的三人还是发现了他们。
“爷爷,奶奶。”顾宇河欢快地喊道。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爷爷奶奶向来对他格外疼爱。
奶奶赶忙放下手中的锄头,一把接住像小炮弹似的顾宇河。“慢点跑,昨天跪了那么久,腿还疼不疼?”
别看奶奶昨天的打人特别下手,但心里啊,还是特别偏疼顾宇河的,谁让人家是小孙子呢?
“不疼啦奶奶。今天我读书,还学了好多字呢,我背给您听?”
“好好好,我的乖孙真有出息!”
顾宇河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站在屋檐下背着手,开始背诵《三字经》。
背完还觉得不够,跑到临时用来学习的桌子上把写了字的沙盘拿来。“奶奶,我还会写字了呢。这是我今天写的,厉害吧?”
奶奶小心翼翼的接过沙盘,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哎哟,我的大孙儿可真棒!真是了不起!咱们家啊,你可是第一个会读书的呢!”
奶奶不识字,也瞧不出写的是什么。但她却珍而重之地看着,双手都不敢用力,只用两根手指轻轻捏着沙盘的边角。
宇河却有些疑惑。“奶奶,您说错啦!二姐才是咱们家第一个会读书的人呢!这些都是她教我的!”
正巧,顾嘉月端着用醪糟调制的凉水出来,看到众人都望着自己,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这场景让她想起上辈子自己考上大学时,村里人也是这样新奇地看着她。
“不错,嘉月是个好孩子。”一向沉默寡言的爷爷难得开口夸赞。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孙女。”顾奶奶满脸骄傲的拉过顾嘉月的手,让她在屋檐下坐下。“嘉月啊,你怎么突然想起教宇河念书啦?”
顾嘉月顺势坐下,将手中的醪糟水递给顾奶奶,说道:“我想着宇河也到了该读书的年纪,在京都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早就进学堂两三年了。可不能再让他虚度光阴,正好我自幼读书识字,也算是有些基础,便想着先教教他。”
顾奶奶接过醪糟水喝了一口,回味着嘴里的甘甜,笑着说道:“哎,谁说不是呢。你看村长家那孩子,刚满五岁就被送去县里念书了。嘉月啊,以后你在家有空,就多教教宇河。也不求他能有多大出息,只要能勉强认识几个字,日后出门在外能写封信回来,也就够了。”
在顾奶奶心中,她觉得顾嘉月说自幼学习,也不过是学了些皮毛。毕竟女子不同于男子,无需参加科举,能识些字就很不错了,对于让顾嘉月把顾宇河培养成秀才之类的事,她连想都不敢想。
“奶奶您放心,既然我开始教他,就一定会好好教。说不定日后他还能考个状元回来呢。”顾嘉月说道。
“哈哈,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要是真能那样,咱们家就不用交税,也能吃饱饭啦。”
大伯母也凑过来打趣。“到时候,娘是不是该被称作老夫人啦?三弟妹呢,该叫夫人,还是状元娘?”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在这月明星稀的夜晚,围坐在一起,畅想着顾宇河若真成了状元后的美好生活。
看着气氛正好,顾嘉月鼓起勇气,试探地看向爷爷。“爷爷,您说要是我办个学堂,教整个桃花村的孩子读书,如何?”
这一番话,恰似热油锅中滴入水珠,瞬间在顾家引起一阵轰动。
“什么?你要办学堂?”
“这不是胡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