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的石高!
试想,一石就有3俵,一俵就能误差5枡,而1枡大米能卖8文钱,那整个美浓算下来,一年误差…13000贯!这是什么概念?别说收税,林政现在实控地盘的总贯高,还不足13000贯呢!更离谱的是,这还是开门做生意的鹭山寺屋的“粮枡”,要是遇到黑店、这误差…搞不好还得翻倍!“诸位大人都听到了?”林政扫过众人一眼:“这换一个“木枡”,一石大米就剩下8斗半了,这要是几千上万石大米,那得误差多少?”“呃…这…这个…”日比野清实顿时尬笑起来:“这…这个…您不妨…不妨直接问问平右卫门大人?”“问了平右卫门大人,他就愿意换过来么?”林政瞟了他一眼:“就算他愿意,那城里还有多少粮商?“那…那若是他们都不愿意换,那咱们…也…也没有讨论的必要嘛…”一柳宣高开始打哈哈、明显是试图糊弄过去。?_§如°<:文\网& £!首-?§发t+±“你这是什么道理?”不等林政开口,光显便大大咧咧的嚷嚷起来: “只要是对殿下有利的事,咱们就得想办法才行!他们不肯用,咱们就逼着他们用!”“这…这位大师…”由于不认识眼前的光显,一柳宣高也不敢太得罪他:“您就没有想过,眼下保证一切都平稳过渡、才是对殿下最有利的?”“胡说八道!”谁知,光显半点面子也不给他留:“什么平稳过渡?这些人还敢跟殿下作对吗?”“光显大师!”听到光显这话,日比野清实脸色便是一沉:“您一句他们不敢跟殿下作对,就想把所有事情都做成?咱也不说这些人愿不愿意,就仅仅是换度量衡这事,你知道、现在用的度量衡有多少种吗?你知道换这些度量衡、需要制定多少种新标准吗?你又知道、在整个美浓普及新标准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吗?”这一下,刚刚还气焰嚣张的光显,顿时就哑火了!而事实上,别说光显了,就连林政自己、也不知道眼下有多少种度量衡,又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换过来…不过,他不知道,自然有人知道!当即,他便把目光再度投向旁边的武井夕庵:“夕庵大人,还是您来给大家说说吧。”“是,殿下。”武井夕庵到底是管账的人,解释起来也特别通透:“所谓度量衡,即尺度、容量及衡权,简单点说,就是解决尺子、木枡跟秤砣的问题;眼下,仅仅是这“尺”,美浓就分为“田尺”、“町尺”、“木工尺”跟“布尺”,而这些尺度在不同地郡、还有些许分别;至于“木枡”,那就更不用说了,仅仅是标称为“十合枡”的、就不止我今天带来的这三种;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在使用“十一合枡”、“十二合枡”跟“十四合枡”,整个美浓算下来,应该有五六十种“木枡”;但最糟糕的,还是秤砣的问题。不但大小、样式五花八门,连材料也有石头、铁块跟木头,全凭“约定俗成”来决定重量;不过,微臣以为,越是混乱不堪,就越是要下重典整治!如若不然,不仅赋税、军需混乱,市町交易也纠纷不断,让奸商利用大小不同的度量衡两头获利;久而久之,民众、武士、甚至是殿下都会因此蒙受损失,长此以往,民生凋敝、财源枯竭,百业难兴啊!”“下野守大人,您觉得呢?”林政点点头,便又将目光投向了日比野清实。从众人的发言中,他基本已经弄清楚他们各自的定位:像武井夕庵,作为财政管家,他是深受这混乱的度量衡的戗害的,因此是坚决的“改进派”;而一柳宣高,明显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只想着继续摆烂,属于典型的“反对派”;至于光显,这坑和尚向来是“管杀不管埋”,只管过嘴瘾就行了,妥妥的“激进派”;唯有日比野清实,他是相对看得清事实的,但在“改进”跟“摆烂”之间,更倾向于“保守”…而现在,林政之所以还要问他,就是希望他认清利害、进一步的支持武井夕庵,从而顺利推动这项改进!只可惜,面对林政的期盼,日比野清实还是一脸纠结的摇了摇头:“殿下,这统一度量衡一事,自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但宣高大人说得没错,这触动的是百年积习,是各地豪族、地头、商家的既得利益啊!我们真要推行起来,阻力重重且不说,就怕稍有不慎,便会引发难以控制的动荡…”“动荡?不存在的!”光显又抢着开口:“我有办法,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