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贞观三年大唐出兵突厥,首接擒了颉利来长安。
皇帝本来就打算贞观十五年灭薛延陀,现在薛延陀内乱,不出意外明年三月份,皇帝绝对发兵。
真不知道夷男可汗怎么想的,递国书要皇帝劝架,等于告诉皇帝,自家现在很乱,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好机会,皇帝你可不要放过。
“好好养着身体,明年三月,让房玄龄监国,为父带你去薛延陀转一圈儿。”
李承乾轻笑,房玄龄,老工具人了,打高句丽的时候,皇帝也带着李治出门了,房玄龄留京监国。
不敢留他在长安监国,是怕他推塔,玩儿起李亨的操作。
不敢留李治监国,皇帝考虑的就多了。
初登太子之位的李治,有没有能力监国,皇帝不敢赌,赌输了后勤跟不上,仗就打不成了。
才出了他的谋反案,皇帝也防着有人扶持李治登基,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也是差不多的操作。
真要是成了那个局面,皇帝可没有第西个嫡子可供祸祸了,只能承认李治的地位,以防万一,也只有把李治带出长安。
可以出门,李承乾当然是乐意的。
“你的新军,当做你的随行护卫,都带上。卫国公练的兵,必定是不俗。承乾,你舅父说那些话藏着想要塞人的私心,可他说得没有错,你需要属于自己,忠诚自己的人马。”
李承乾谢过皇帝,这个道理他当然懂,可李世民又不是李渊,亲儿子养点儿亲兵没啥子,兵权他想要,但必须是皇帝这里过了明路。
没有过明路,是他狼子野心,皇帝下狠手之前,绝对能让言官把他喷个半死。
皇帝爱面子,过了明路,一旦事情有变,他可以利用舆论掣肘皇帝,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求生机。
“承乾,你在想什么?”
李承乾回神过来,脸不红心不跳的找了个理由搪塞:“想到紫苏饮,回去了做一些,拿冰镇了,夏日喝来最是舒爽。”
“没出息,除了吃,你还能想点别的吗?”
李承乾暗道:本来就在想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