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结盟
胡秋儿一晚上浑浑噩噩,时不时的梦到了临死前的胡春儿,然后又梦到了自己尚未进宫前的日子,然后又梦到了蒋姨娘,还梦到了自己当初的那个孩子。
恍惚间,她看到了蔓菁掀开了帷幔。
“娘娘,娘娘,该起了。”
胡秋儿的思绪慢慢回笼,仿佛木偶一般,任由蔓菁折腾。
“这昨儿个天气还好好的,今日倒是格外的冷。”蔓菁一边说,一边将一件披风覆在了胡秋儿的身上。
京城的天透着些阴暗,乌云覆盖在了皇宫的上方,连绵的小雨,稀稀落落的滴在了地上,把灰色的青石板映衬的格外的闪耀。
蔓菁撑着伞,跟在胡秋儿的身后。胡秋儿的披风下摆,被时不时溅起来的水滴,给染湿了。
两人依次跨过一小水塘,路上来来匆匆的宫人,见了胡秋儿,纷纷行礼。
到了凤仪宫的门口,蔓菁便收了伞,屋子里头的温度高,胡秋儿拖下了披风,壁依端了茶出来。
胡秋儿接了过去,平静的问道:“皇后娘娘呢?”
“娘娘还在里头梳妆。”
胡秋儿讲茶放在桌上,起身跟着壁依一同进了内间。
接过宫女递过来的珠花,胡秋儿将一支新鲜的牡丹花斜斜的簪进了皇后的发髻里。那花似乎是一大早上采过来的,还透着些许烟雨中的潮气。
“皇后娘娘,好了。”胡秋儿微微往后退了一步,恭敬的将镜子递了过去。
皇后左右瞧了瞧,满意的点了点头,扶着胡秋儿的手站了起来:“你到不用如此,本宫又不是心量狭小之人。”
虽是这么说,可胡秋儿还是恭敬的低着头。
从皇后那里回来,胡秋儿回了春华殿,平静了用了早膳,然后拎着食盒,去了太后的寿慈宫。
朱嬷嬷见了胡秋儿,并不惊讶。
“德妃娘娘怎么来了?这天气湿冷,娘娘莫要冻坏了!”
胡秋儿微微一笑,将手里的食盒递了过去:“这是夏日里的桃子,蔓菁手巧,倒是做成了桃羹存在了冰窖里。如今天秋,特地带来给太后尝尝。”
“娘娘有心了。”朱嬷嬷命人将东西接了过去:“太后正在礼佛,德妃娘娘稍等。”
“有劳朱嬷嬷了。”
太后礼佛,殿内薰的多是檀香。胡秋儿闻着那檀香,见一旁的桌子上放了一侧佛经,便看了起来。
“你来了。”
胡秋儿见太后进来,将手里的经书放下。朝着太后福了福:“见过太后娘娘。”
“德妃此次来可是有什么事?”太后看了一眼胡秋儿身侧的佛经。
胡秋儿指了指手里的佛经:“臣妾近日困在疑惑中,走不出来,今日见此,方才明了。”
“哦?”太后微微挑眉。
胡秋儿上前,指了指佛经上明显的褶皱印:“太后亲自为臣妾解惑,臣妾感恩不尽。”
昨日黎妃去春华殿便是太后受益。如今见胡秋儿这般上道,眼里倒是露出几分满意:“也是你的造化。”
一出寿慈宫,胡秋儿原本笑意盎然的脸上顿时就拉了下来。
蔓菁明显感觉到胡秋儿身边的低气压。
“娘娘?可是要回春华殿?”
“不。去乾阳殿。”胡秋儿突然改变了主意。
到了乾阳殿,姚庆连忙迎了上来:“娘娘,真不凑巧,莫答应此时正在里头。”
胡秋儿倒也没想着立即见到丰帝,听姚庆这么说,点了点头。却并没有下了轿撵,而是转身去了御花园。。
蔓菁亦步亦趋的跟在胡秋儿的后面。
秋日的萧瑟在御花园里倒是瞧不见分毫。如此这么大的手笔,也只有皇家能够做到。
“娘娘,这儿风大,奴婢给您去拿一件披风过来?”
“去吧。”胡秋儿坐在凉亭里,看着满园的光景,生出了几分恍惚。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她的身份,不管如何,便随了她去了。这是太后的意思,想必也是皇上的意思。
从黎妃说的那些话开始,到前些日子徐贵妃流产,林老夫人去世,然后前朝便有人奏禀徐家欺男霸女之事儿,胡秋儿隐约窥见了真谛。
这天怕是再也不会平静了。而她作为,或者说胡家和林家作为这颗棋子,怕是会搅的这前朝后宫不得安宁。
“娘娘。”蔓菁将披风披在了胡秋儿的身上。
胡秋儿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的望着蔓菁:“走吧!”
有着协力后宫的权利,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