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38章 苏北灌溉总渠

第238章 苏北灌溉总渠

p>

苏泽逐渐理清了思路。

无论是潘季驯的束水攻沙,加固黄淮河堤的工程,还是王之桓开挖泇运河的工程,其实都不算错,也都是有利于大明的。

而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这两个工程也都完工了。

可虽然完工,黄淮问题并没有解决,在清代和民国都发生了巨大的水患,百万人流离失所。

所以这两个工程,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之策。

苏北灌溉总渠,才是解决黄淮问题的关键!

万敬又说道:

“可是挖掘这条河,那可是要动员不少人力的。”

苏泽点点头。

其实水利工程的办法并不难,之所以这条总渠一直到建国后才开挖,这也是因为这样巨大的水利工程,需要满足的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

这种大型工程,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员,一般能满足这种条件的时代,就是朝廷威信比较高的开国时期,或者贤君能臣在位的中兴时期。

否则像是元代一样,朝廷威信明显不足的时候还聚集百姓修黄河,那就等于给造反的人聚集兵源,只能加速自己的灭亡。第一看书蛧 已发布蕞芯漳劫

其次这种水利工程需要极强的基层治理能力。

修造水利工程,那些土地要变成河道,临河的农田也要改造成河堤,如何安置因为挖掘工程而迁居失地的百姓。

一个处理不好,就是烽烟四起,这都需要地方上有极强的控制力。

最后就是安稳的国内外环境了。

其实民国也想要治理黄河,但是刚刚成立导淮委员会,就撞上了抗日战争,最终治理失败。

而在苏泽看来,现在就是一个治理淮河的好机会。

只是这个工程,要比潘季驯的治黄方案,以及王之桓的运河方案,需要动用的资源更多。

这就不是工部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了。

必须要户部拨款,地方上多个部门配合,还要六科都察院督查审计,再加上地方上百姓通力合作才行。

如果直接上书,强行通过所需要的威望点应该是海量的。

苏泽决定还是舆论先行,在报纸上先造势再说。

——

三月十日。

山东,大明府(济南)。

一名布衣老者从漕船上下来,他身后几名追随者护送他走到码头上,老者看着忙碌的大明府码头,心神一阵恍惚。老者名叫颜钧,是心学泰州学派的宗师。

几年前,他被南都提学耿定向诱捕,以妖言惑众解送入京,当时也曾经在大明府的码头上停留一夜。

颜钧经常在运河沿岸讲学,和漕帮也有很深的联系,当时他的弟子们要劫狱营救,颜钧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

今日看着繁华的大明府码头,颜钧感慨万千,比起上次停靠,大明府码头明显更热闹了。

“号外号外!修运河还是治黄河?工部争论不休,朝廷阁部评议!”

“这里也有报纸?”

颜钧刚刚出狱的时候,他的门生弟子们知道他喜欢阅读,就搜罗来报纸给他解闷。

而他的前弟子何心隐在京师办了《新乐府报》,颜钧也对报纸十分感兴趣。

颜钧的弟子们连忙拦下报童,从报童手里买下了四份报纸。

颜钧也没想到,在大明府竟然能买齐四大报。

颜钧不知道,他的前弟子何心隐以运河为枢纽,在大明府建立了印书坊,和《新君子报》《商报》共享发售渠道,将报纸推广到了大明府。

而大明府作为山东漕运枢纽重镇,也是通政邮递司设置经历所的地方,官报《乐府新报》自然而然也延伸到这里。

颜钧看着报纸,四份报纸都是四天前的,但是能这么快送到大明府,也足以让颜钧惊奇了。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算是相隔一省的消息,没有一两个月也很难传递过来。

而且那时候的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朝廷的邸报上也只有朝堂上的大事。

那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