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这个首创者还总能继续前进。
在直沽的范宽,得到了一个消息,《乐府新报》准备开设分社,于是三大报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讨论的结果自然是跟进,三大报也要跟着一起扩张。
可扩张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将本报的重要新闻送到分社,还要在分社募集人手进行一些本土化的补充。
时效性非常重要,要不然盗版报纸更快送到,那就不用办新报了。
如今在南直隶和京师之间,就有专门递送报纸的商队,有的商队利用漕运和快马联合运输,速度也是相当快的。
《乐府新报》是官方报纸,可以用官方的渠道,三大报要扩张就必须要拧成一股绳,将资源集中在一起。
三人商议的共识,就是三大报共用渠道,共同开办分社扩张。
可是如何扩张,三人也有分歧。
范宽主张在商人多的地方,也就是开埠的城市进行扩张。
他主张在泉州设立分社,利用海船运输雕版,先跑马圈地占领这些市场。
陈于陛则认为,苏泽将分社设在南京,也有在沿海开埠城市传播的想法,所以他提议避开和苏泽的直接竞争,在内陆省份的省会开办分社。
何心隐的想法则和两人不同,他主张以漕运和长江航运为枢纽,沿着这两个帝国血管开设分社。
结果是何心隐赢了赌约,三家报社商议。
分别在漕运和航运枢纽的山东大名府、南直隶淮安、湖广荆州等几个枢纽城市建立印刷坊。
三大报纸共用递送物流的渠道,将京师报纸的雕版运输到这些地区刊印发行。
三方总算是达成了协议,三位总编都是聪明人,他们很清楚,京师的市场已经饱和了,现在到了跑马圈地的时代。
达成协议后,陈于陛和范宽都快步离开,他们还要忙着筹备分社的事情。
三大报只是联合了递送渠道,但是等到发行后还是竞争关系。
等到两人离开后,何心隐的助手上前收拾,一边问道:
“何师,您为什么要答应他们?我们《新乐府报》自己做就是了。”
何心隐看着这个弟子,淡淡的说道:
“素心,你可知道他们是怎么盘算的?”
何素心,是何心隐求学心学的时候收养的义子,半弟子半义子,是何心隐最重要的助手。
“弟子愚钝。”
何心隐说道:
“范宽主张在沿海分发报纸,是因为他认为商人会成为大明最大的识字群体。”
“陈于陛的《新君子报》还念着那些读书人,他要将报纸送到内陆的府城去。”
何素心问道:
“那何师您觉得呢?”
何心隐说道:
“我觉得是运河和长江沿岸的漕运工人们。”
“啊?”
何心隐说道:
“颜师已经出狱了,那些同道走了赵贞吉赵阁老的关系,把颜师的案子翻了。”
“而昨天我把苏子霖给报童办夜校的事情,写信给了颜师,颜师已经南下了。”
何素心知道,何心隐说的颜师,是心学大师颜钧。
颜钧在嘉靖年间被逮捕,心学门徒一直在京师营救,现在终于营救成功。
何心隐说道:
“但即便如此,我们估计还是敌不过苏子霖。”
“苏子霖智若鬼神,所谋的事情都是极其深远的,谁又能想到,登莱捕鲸,能让京师报童夜间读上书呢?”
何素心也点点头,随着登莱捕鲸的产业扩大,照明的价格降了下来。
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不仅仅说明了求学的刻苦,也说明在在古代晚上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而读书一根蜡烛就够了,要讲课需要的蜡烛就太多了,这样的成本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
在鲸油灯和鲸油蜡烛出现之前,普通百姓也只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