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18章 山东人的执念

第218章 山东人的执念

十一月二日,《乐府新报》全文刊登了皇帝的敕令和苏泽的《请开吏科试选才疏》,吏科试的消息立刻在京师传开。\x~i+a.n,y.u-k`s~.?c`o_m?

朱俊棠从学舍起来洗漱完毕,准备去明伦堂读书,遇到了同学张纯。

虽然两人都考上了举人,但是接下来还有两年后的贡试,朱俊棠很快又给自己找到了目标,考上进士!

张纯出身贫寒,都是靠着沈鲤的帮助和苏泽的报馆的兼职,才能坚持学业,如今考中举人也没有松懈。

但是今天张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走向朱俊棠说道:

“思召(朱俊棠字)兄,我有一件事想要和你商议。”

“明之(张纯字)兄有什么难事吗?”

朱俊棠以为是张纯手头紧,所以主动开口询问,他出手大方,经常接济同年。

张纯掏出了最新的《乐府新报》,递给了朱俊棠。

“思召兄,你看过苏先生的这份奏疏了吧?”

朱俊棠点点头,《乐府新报》他是每一期都会认真读的。

张纯说道:

“我那几个同乡秀才,这次没考过乡试,想要参加吏科试。”

“啊?”

张纯说道:

“你看敕令里说了,秀才可以不用参加初试,直接就可以在国子监的吏科班就读,三个月后参加结业考试,就能授予顺天府的典史身份。”

张纯说道:

“这几个同乡来找我商议,这事情关系到他们的前程,所以我也不敢擅自回答,想要和思召兄商议下。”

朱俊棠的脸色也严肃起来,事关读书人的前途,也难怪张纯这么慎重。

朱俊棠想了想说道:“如果真的对乡试没把握,这吏科试倒是可以试试。”

张纯说道:

“思召兄也觉得吏科试能有前途?”

朱俊棠点头说道:

“若此事是别人推动的,朱某也没有信心,但是苏先生上疏推动的,那这吏科试定能办成。”

张纯也点点头,他能在国子监安心读书,就是靠着苏泽《乐府新报》的采风使的差事。

国子监中受苏泽恩惠的人不少,也正是苏泽的上疏,才让国子监生能在顺天府参加乡试。

张纯稍稍放心,他说道:

“我向沈司业打听过了,这一次不限定顺天府籍的士子,但是以后就不一定了。·兰.兰′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

“思召兄也知道我老家那边的情况。”

张纯是山东人。

山东热衷于体制内,在苏泽穿越前都是个著名段子,但其实这个段子更早就有了。

唐代就说“鲁人多明经”,唐代科举分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含金量最高,明经科含金量低,考上了也只能做小官。

但是山东人就热衷于考明经,反正只要能混入体制内就可以了,大官小官无所谓。

而宋代著名反贼宋江,就是山东郓城县押司,他上梁山之后日日夜夜都想着被诏安,可见做官瘾有多大。

而大明朝山东的举人出仕做官的也是最多的,举人做官的前途不大,进入官场很多年最后也只能在主簿的位置上徘徊。

但是山东举人依然趋之若鹜,只要有了做官的资格就会出仕,根本不在意前途不前途的,所以如今也有“天下主簿半山东”的想法。

山东距离京师不远,如果秀才就能成为朝廷编制内的典史,这对山东读书人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京官大三级,那京畿的典史,也和主簿差不多了。

所以当《请开吏科试选才疏》刊发后,最跃跃欲试的就是这些山东籍的读书人了。

这大概就是山东人的执念了吧。

——

十一月七日,京师刮起了寒风。

前两日朝堂上两则人事任命,稍微引起了议论。

第一则是申时行外任天津兵备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