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居正都点点头,改革措施是好的,但是下面有可能执行歪了。
驿站涉及到整个大明的公文流转命脉,万一搞出问题来,那就不是小问题。
杨思忠又说道:
“下官建议先在京畿和南直隶附近试点,筹建“递运所”和“民驿站”,再由两京都察院监督。”
“下官建议由通政司副使裴清主管京畿驿站改革,再由南京通政使负责南直隶的驿站改革。”
高拱连连点头,显然杨思忠的建议是相当中肯的。
于是高拱又拿来苏泽的奏疏,在票拟意见上写上了这段话。
——
——【模拟开始】——
《驿路改革疏》送到内阁,三位阁臣都票拟赞同,奏疏送入皇宫。
隆庆皇帝看完奏疏后,立刻批准了你的奏疏,但按照高拱的意见,先在京畿和南直隶地区试点。
在京师都察院和南直隶都察院的监督下。
一年后,京畿和南直隶的试点都获得成功,大明驿站通畅,“递运所”和“民驿站”也能盈利,促进了京师和南直隶地区的交通发展。
一年后《驿路改革疏》推广全国。
——【模拟结束】——
【是否花费100点威望点,确保奏疏完全执行?】
【剩余威望点:50点。】
苏泽果断选了否,先从京畿和南直隶试点确实是比较稳妥的办法,而且这两个地区都有大明最活跃的督查机构,作为试点是最合适不过的。
果然还是高拱想的周到。
苏泽也暗暗检讨,最近也许是太过于顺利,自己也逐渐急功近利起来。
涉及到驿站这种关系重大的改革,还是应该按照高拱的方法,在强化监督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苏泽将这个教训记在心里,又连夜拜访了高拱。
在高拱的书房中,苏泽讲完了自己总结的冒进错误,高拱点头说道:
“能一日三省,子霖你不负圣人之言。”
“但这件事老夫也不敢居功,请求现在京畿和南直隶试点的,是通政使杨思忠。”
苏泽问道:“杨大人?”
高拱点点头说道:
“这位新任大银台,果然不是等闲之辈,这些年他在朝堂上藏拙,老夫都差点被他瞒过去,竟然不知道他有如此才能。”
高拱继续说道:
“你廷辩后的那份奏疏,能那么容易通过,也有这位杨大人的功劳。”
苏泽连忙说道:“弟子受教了,杨大人的恩情,弟子一定记在心里。”
高拱摆手说道:
“这份人情不用你操心,本官会记着的。”
苏泽心中有些感动,高拱这是主动将这份人情接了过去。
谈完了通政司的事情后,高拱又说道:
“顺天府秋闱的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乡试是在秋天举行,所以也被称之为秋闱。
大明乡试都是各省独立命题的,其他省都是本省学政部门出题担任主考官,但是只有南北直隶是例外。
京师所在的顺天府乡试,和南京所在的南直隶乡试,主考官都是朝廷从翰林院中选派。
原本高拱是想要让苏泽主持这次顺天府乡试的。
但是这些日子,高拱得到一些消息,又不想让苏泽掺和这趟浑水了。
没想到苏泽主动说道:
“师相,学生本也想向您说明此事。”
“学生经常给国子监几名贡监讲课,他们今年也要参加顺天府的乡试。”
“此外学生的门客徐渭,也已经报名今年的顺天府乡试。”
“他们若是取中,难免坊间要议论科场不公,可若是黜落他们,学生又不忍心他们寒窗苦读。”
高拱听完,摸着胡子欣慰的说道:
“为人师者友者,理应如此,既然这样,我就帮你把这主考官的位子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