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91章 共议的威力

第191章 共议的威力

时候被干掉的。

张居正是自己的师傅,从斗严嵩开始就逐步掌权,也是先皇的辅政大臣。

张居正主持过好几次科举,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事关阁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就连隆庆皇帝也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张居正的意图,要对内廷发难。

所以这份户部奏议送到御书房后,皇帝发了一通火,然后就将奏疏搁置了起来。

既不留中,也不驳回,就这样留在了御书房中。

紧接着,皇帝宣召东厂和锦衣卫,布置冯保这个厂公,督查外朝的动向。

冯保也觉得这事情难做,他身为张居正的盟友,也不知道张居正到底抽什么风。

东厂和锦衣卫查了几天,外朝十分的平静,张居正每日深居简出,苏泽也是户部、报馆、宅邸三点一线。

当冯保将监视的结果交给皇帝的时候,隆庆皇帝明显松了一口气。

冯保明白皇帝在担忧什么。

苏泽实在是太特殊了。+看*书?君` -无?错_内¨容*

内阁首辅李春芳器重他,高拱是他的师相,张居正也非常欣赏他,赵贞吉更是他的姻亲。

苏泽是能够串联起内阁四位辅臣的人。

一个张居正领着户部上的奏议,就能让皇帝足够头疼了,如果这起事件背后是苏泽串联四阁老,那皇帝就要睡不好觉了。

这才是皇帝最担忧的事情。

但是这事情并没有发生,似乎这份户部部议就是户部自己的主意,外朝也没有对这份奏议有太多的讨论。

紧接着就是这场大雨。

这场大雨让衙门放了假,因为暴雨也阻挡了官员之间的联络,户部奏议的事情没有形成大的风浪,事情逐渐冷了下来。

事缓则圆。

冯保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隆庆皇帝面对这份奏疏也没有那么疑神疑鬼了。

其实这一套,当年张居正在潜邸的时候,就已经向隆庆皇帝讲过了。

建立全国会计录,统一整个大明的财政,如此户部才能掌控全局,制定很有效的财政政策。

只是要内承运库的帐而已,外朝又不是要夺了皇帝内承运库的银子。

接着隆庆皇帝又看了几遍苏泽的奏疏,大体内容也确实是为了大明好。 太祖朱元璋的这套财政体系,在国初的时候是有意义的。

宋代那种统筹到国都,再进行分配的财政体系,听起来是要先进一些,实际上也是一团糟。

高昂的漕运成本,让宋朝的国都非常尴尬。

关中地区无法承担国都的人口,从长安到关外的运河也在唐代就开始淤塞。

甚至连洛阳都不行了,因为洛阳到汴京的运河也淤塞了。

最终宋代定都在汴京这个无险可守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汴京在漕运枢纽上。

可就算是这样,大宋的漕运损耗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且宋代还有国情,大宋要养国都的禁军。

所以朱元璋这套财政体制,在国初那种组织力和人力都匮乏的时代是没问题的,甚至节约了大量运输成本。

到了隆庆朝,国家经济繁荣,商品充沛,而卫所制度也逐步败坏,各省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国家财政也有了跨省统一分配的需求。

只能说后世子孙没有能够领会太祖爷的精神,及时对制度进行变革。

先建立统一的会计录,再制定更平准的税赋,掌握全国的财政情况,才可以厘清全国的财政基础,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银子。

等皇帝冷静下来,这份奏疏也不那么刺耳了。

今天冯保奉了皇帝的旨意,前往内阁,询问京畿暴雨抗灾的情况。

而实际上冯保知道,这是皇帝要缓和和内阁的紧张关系了。

冯保走入内阁,下了这么大的暴雨,李春芳自然要返回内阁坐镇。

内阁四位辅臣都在,冯保宣读了皇帝的旨意,由李春芳汇报了京畿水灾的情况,表示这次水灾顺天府早有预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