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发生了变化,从这个时候开始,苏泽就已经是他所在派系的核心成员了。
【和内阁首辅高拱的关系达到“亲密”
这就刷满了?
苏泽也没想到,今夜的一席话,竟然将高拱的声望刷满了?
也对,高拱是立志于变法的政治家,而对于任何一个变革者来说,政治纲领这个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学术,就是最好的凝聚人心手段。
如果高拱真的能将这个实学搞出来,那他日后就算是罢官下野,他的政治路线也能继续执行下去。
对于苏泽来说,当朝首辅在《乐府新报》上隔空互喷,互相阐明自己的政治理念,不仅仅能够给《乐府新报》增加销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讲学大会造势。
现在报纸上将场子热起来,那讲学大会的辩论才能精彩!
大家都先在报纸上将各自的观点亮出来,到了讲学大会这个角斗场上再决一雌雄,那这场大会才足够热闹,讨论的问题也才能足够深刻。
思想界的论战,必然不可能止步于思想理论,必然会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将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才能找到变革的正确方向。
从高拱家离开,苏泽想着这次还是要感谢一下自己的好学生胖钧。
如果不是胖钧上书,自己直接上书办讲会,攒着的这点威望值肯定不够用。
苏泽嘴角露出笑容,自己这个好学生,搞事能力也不亚于自己,第一封上书就搞出这么大的乱子。
——
十二月七日,在京观政的新科进士们纷纷结束了观政。
观政结束,新科进士观政衙门的主官,给吏部出具“结状”,相当于实习结束后的实习报告,对新科进士这半年多的工作总结评分。
吏部根据结状,以及科举考试的名次,再分别授予职位。
沈思孝收拾自己的东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都察院。
虽然最欣赏他的御史雒遵已经倒台,但是沈思孝在都察院的名声不错,负责考核他的佥都御史也在结状上说了他不少好话。
再加上他在吏部文选司的同乡帮忙,沈思孝已经提前锁定了南直隶一个知县的职位。
南直隶是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一个县的人口甚至要比内陆一个府都要多。
以沈思孝的自信,只要自己到任后,做出一些成绩出来,然后在京师走通关系,就能重新调回京师了。
吏部已经通知他,下午去拿任命公文,所以今天是沈思孝在都察院上班的最后一天。
沈思孝离开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两名同年走进了都察院。
沈思孝认出,这两人是近期和苏泽沈一贯走得近的同年。
其中一人名叫沈藻,和沈思孝都是浙江同乡,原本和沈思孝还算是亲近,但是前阵子不知道为何,主动疏远了沈思孝。
另一人名叫王任重,就明显对沈思孝不太客气了。
“一清(沈藻字)兄,清濮(王任重字)兄。”
沈藻对沈思孝还算客气,拱手行礼,但是王任重就明显不太客气了,只是敷衍的行礼,就拉着沈藻,像是躲避瘟神一样向都察院内走。
沈思孝素来长袖善舞,他无视了王任重的嫌弃态度,而是对着沈藻说道:
“两位同年是来都察院办事吗?沈某可以带着两位去。”
沈思孝不忘记再拉一拉同年关系,但是王任重却冷着脸说道:
“不劳沈兄了,我二人得授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里行,文选司的照会已经发到了都察院,吾等是提前来拜会大司宪的。”
听到王任重这么说,沈思孝如同被重击了一下。
沈思孝才想起来,吏部授官的时候,会先将京师空缺的职位授完,再授给地方上的空缺职位。
都察院的职位,是沈思孝梦寐以求的职位。
可因为代王案件,雒遵倒台,沈思孝又怕被牵连,不敢再谋求留京。
原本沈思孝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但是当同年得到自己梦想的职位后,沈思孝依然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