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24章 约稿高拱

第124章 约稿高拱

了朱翊钧讲完了翊坤宫中发生的事情,更是对着朱翊钧说道:

“仆臣这条命,就是殿下赏的。”

“大伴还是要谢谢苏师傅,若不是苏师傅,孤这会儿还跪着呢。”

张宏连连点头,他虽然是太监,但也是知道感恩的。

在东宫的时候,苏泽就对他不错,如果不是苏泽上书让皇帝改变了心意,饶了太子,自己怕是已经死在东厂了。

但是这一次牢狱之灾,对张宏来说也有极大的收获。

最重要的,就是“大伴”这个称呼。

太子对自己称呼改变,说明从这一刻开始,太子将自己真的当做贴心了。

以往皇宫和东宫的太监中,大伴是针对冯保一人的称谓。

冯保那可是一手将皇太子带大的。

如今自己也有了这个称呼,那只要熬到了皇太子继位,一个司礼监秉笔是跑不了了,掌印也未来可期。

而这一次东厂牢狱之灾,也让张宏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波云诡谲的宫中,财富地位权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主上的关系。

他在东厂死死咬着不松口,不出卖太子,赢得了太子的青睐。

而那些承受不住,将东宫私密事情说出去的太监,坟头都已经长草了。

张宏更加感激干爹李芳的提醒,这次东厂之行,对于张宏来说是脱胎换骨的蜕变。

“大伴,那百戏会的事情?”

张宏吓了一跳,怎么殿下还关心那破百戏会。

但是张宏又不能违逆太子,只能说道:

“殿下,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苏翰林能让将学会办起来,也能让百戏会办起来,为什么不再问问他呢?”

朱翊钧连连点头说道:

“大伴所言极是!大伴有伤在身,还是先静养几天,反正这事情也急不得。”

这次的事情,倒是也让朱翊钧有了点进步。

历史上,大政治家和大军事家是最难产的,原因就是政治和军事,都是需要实践的学科。

但是政治和军事的实践,只要出小错,就足以葬送一切。

这次的讲学风波,如果提出来的是个普通官员,政治生命就已经断送了。

但是对于朱翊钧这个储君来说,却有实践的机会,而这一次给他的教训就是政治上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要提出新的想法,需要先试探风声才行。

这对于六岁的朱翊钧来说,也是印象深刻的一课。

——

十二月二日。

讲学风波吹的快,但是平息的也快。

从皇帝给詹事府赏赐后,风向就瞬间变化了。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其实对于大部分中下级官员来说,他们也是支持讲学的。

讲学可是儒林盛世,哪个读书人不想要参加?

而且讲学讲学,也就切磋学问的机会,若是能一鸣惊人,就能成为一代文宗。

而且很快朝野传出风声,皇帝准备用自己内库的私房钱来办讲学会,还要遍邀天下名儒,办一场能载入史册的讲学盛会。

这下子反对的声浪就更小了。

如此讲学盛会,那可是要青史留名的!

就连一贯事事反对的言官,在风向转变后,也迅速转向。

史馆。

沈一贯惊道:“子霖兄你要向阁老约稿?”

罗万化、王家屏、张位,都惊恐的看着苏泽。

苏泽说道:

“朝廷上下都在风传,陛下要用内帑的钱办讲学会,既然要讲学,总要让天下人知道讲什么吧。”

苏泽其实已经知道了确定的结果。

【隆庆皇帝下旨,内帑出钱再办灵济宫大会,邀请天下贤良文学赴会讲学。】

【本次讲学极大的繁荣了大明思想界,但也加剧了大明思想界的分裂,大明国祚+2。】

思想界繁荣,但不意味着政权就能稳固。

相反,如果王朝末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