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新设的两个副总编官,和苏泽就有了上下级关系,报馆这个虚设的机构,开始向实体机构转化。
报纸本身就是影响力巨大的工具,苏泽现在有经费有人员,日后朝堂上出现一个“新报系”的政治势力大有可能。
苏泽看着雪花般的拜帖,最后从中选择了两名同年,分别是祖籍山西大同的王家屏,和祖籍江西南昌的张位。
原因自然也是很简单,这两人也都是在万历年入阁,担任过内阁首辅的人。
王家屏三十一岁,是个有点虚胖的高大书生,也许是祖籍山西的缘故,为人直率急躁,但是一口山西口音浓重,在同年中名声一般。
张位二十九岁,性格比王家屏还急进,而且是新科进士中,少数对军事非常感兴趣的庶吉士,经常在翰林院大谈军事,也被同年视作怪人。
沈一贯和两人交往不多,也不知道为什么苏泽选中这两个人,但是他现在已经对苏泽彻底拜服了,既然能被苏子霖看中,必然有过人之处。
罗万化和王家屏意外的投缘,两人都对编纂《帝鉴图说》十分上心,苏泽干脆就将王家屏交给罗万化,《帝鉴图说》如果早日完工,他这个首倡者和挂名编官,也能得到了不小的好处。
苏泽将《乐府新报》第一版的邸报要闻板块交给王家屏,让他负责甄选邸报上的要闻。
张位则更喜欢办报的本职工作,他还建议在《乐府新报》上增设一个军事板块,当然被苏泽给否决了。
开玩笑,你是想要在报纸上公开刊登山川地理,还是兵法武备?
这放在大明,全都是泄露军事机密掉脑袋的事情。
但是张位倒是也给了苏泽一个灵感,大明的军事不能聊,但是国外的可以啊!
倭国正处于所谓“战国”的内战中,众所周知,战争时期也是各种新军事思想技术迸发的时期。
完全可以写一些有关倭国内战的文章,也可以提前为日后对倭战争搜集情报。
除此之外,现在的欧陆也是风云突变的时期。
自从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后,德意志新教诸侯,和欧洲传统的天主教势力正在摩拳擦掌,一场席卷欧陆的三十年战争即将开打。
三十年战争开打之前,欧陆上的冲突不断,冲突同样也加快各种军事思想和技术的发展。
等自己建立对外的情报网,可以让张位搞一个单独板块,专门讨论最新的军事思想技术。
当然,现在还没到时候,所以苏泽将三版的科举范文版面交给张位,又将第六版山川地理的审稿工作交给了张位。
增加了两个新牛马,加上之前诓来干活的沈鲤,以及协助自己处理第四版“曲苑之声”的徐渭,苏泽总算是可以抽出精力,专门负责第五版的“格物致知”版面了。
苏泽这一次所写的文章,是关于棉花的。
——
新的一期《乐府新报》,被送到东宫后,皇太子朱翊钧身边的贴身太监张宏,急匆匆的夹着报纸来到了朱翊钧的寝宫。
“殿下,新的报纸来了。”
朱翊钧正在无聊,听到新的报纸到了,连忙站起来,催着张宏先开始读第二版“市井之声”的小故事。
朱翊钧年纪还小,未来皇帝也不需要科举,也无法理解读书人科场夺魁的爽点,所以对于第四版连载的《女状元》兴趣不大。
第二版这种白话的短篇猎奇小故事,反而更让朱翊钧着迷。
只可惜故事太短,朱翊钧听完还意犹未尽,他直接夺过了报纸,开始自己翻看起来。
第六版格物致知,这次讲的是棉籽?
苏泽介绍的是棉籽的特点,除了讲述了几种海外品种的棉花外,苏泽又讲述了棉籽油。
“棉籽者,棉花之子实也。然其榨油虽可食用,然则长期大量服食此油者,男子恐有精室亏虚之虞。此非虚言妄语,苏某所在苏州府,曾有村中好食此油,数载后村中婴啼渐稀。”
读到这里,朱翊钧差点将报纸甩到地上,要知道在这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不孕不育可是要被祖宗绝罚的重罪。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