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墓前吩咐的,除了白绕没人知道啊……
刘备一时间有点迷糊,他不确定东武城内的领军者到底是太厉害了还是太怂了。
但无论如何,这戏总得接着演。
只不过,得换个方式演了。
幸好刘备本来就有个备用方案。
刘备再次打出了所有仪仗,随后来到阵前与黄巾“谈判”。
白绕出来与刘备两人单独在两军之间“谈判”了一番,随后白绕便直接口称“明公”,回了黄巾军中。
不多时,黄巾大部队徐徐而退,退到几里开外。
直到此时,东武城终于有部队出来了。
“某崔琰,感谢刘都尉及时来援,请都尉入城以安民心……”
崔琰在城上看得真切,他看到刘备单人独骑与黄巾贼首谈了一阵,然后黄巾便退了。
刘备居然有这么大名头?
看来传言说刘备在清河东岸安置的那些妇孺全都是黄巾,这事应该是真的……
崔琰现在感觉刘备也是黄巾,但无论如何,总得把刘备迎入城内。
说实话,刘备和白绕演得有点假,毕竟是临时改了计划,而且也没有事先演练的机会。
但刘备现在完全不在乎假不假,他只需要让东武城的人明白这里谁说了算……
“崔季珪?久闻大名……之前我来时正在贼人身后,正是破敌良机,你等为何不出来夹击?”
刘备看着崔琰,面色不善:“误了如此机会,待黄巾卷土重来,还能靠谁来援?”
“彼时琰胆怯,且族兵孱弱,不敢出击。”
崔琰很耿直的说了半句实话,但后半句却意味深长:“刘都尉威名赫赫,单骑退敌,此英雄盖世,想来黄巾必不敢复还……”
“我可没这么大威名……你可知我对那白绕说的是什么?”
刘备摇头笑了笑:“我告诉他,我可以安置他们落户为民,劝他不再做贼。”
“而他愿以性命作保,接受朝廷安置,但他们没粮,需要东武城各家出粮……若是有养活三万人直到秋收之粮,他便自尽献头颅于朝廷,以谢朝廷好生之德。”
“崔季珪,你去与各家分说此事。若是有粮能安置这些人,免了此地兵灾,这单人独骑退兵之事,从此便是你的威名。”
说完,刘备引军入城,任由崔琰犹豫思索。
崔琰不是有急智的人,但他能看出来刘备说的是实话,只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反倒是他身边的崔林再度提醒:“族兄,此事必须做,否则我崔氏不复存矣!”
刘备耳朵大听力好,隐约听到了崔林的声音,回头看了看,下马转回崔林面前,上下打量一番:“请问如何称呼?”
崔林穿得很简朴,麻衣破旧,且手上有劳作痕迹,看起来倒像个仆役。
他是庶枝的旁支,在族内确实和仆役区别不大,过得很穷,也只有崔琰看得起他,一直照拂。
只是崔琰自己也不算是什么受重视之人。
“某崔林。刘都尉,若是东武城出了安置流民之粮,那这些流民将被安置在哪儿?”
崔林拱手行礼,问刘备:“此外,我兄弟在族内辈低位卑,恐难说服宗老,能否请刘都尉与我兄弟同去分说,也好为我等壮势?”
他很聪明的把黄巾说成了流民。
“东武城出粮,那些人自然是安置在东武城以南,城北皆是你家土地,这我知道,备没打算侵占你崔氏田产。”
刘备看着年轻的崔林,笑着回了礼:“至于辈低位卑……崔林,我辟你为甘陵户曹掾,负责安民落户之事,你可做得?”
“啊?某尚未及冠……东武城南部皆是甘陵各名士家中土地,都尉这是……”
崔林明显有点措手不及:“且都尉乃武官,如何辟民事曹掾?”
“此事本就是军务,军务我说了算。我替国相辟贤才,国相不仅会感激我,甚至还会举你为孝廉,你就说行不行吧。”
刘备对崔林倒是耐心。
崔林摇头道:“此职当辟我族兄。”
“你族兄另有任用……”
刘备转头看向崔琰:“崔季珪,我辟你为甘陵东部司马,领你族内兵丁,配合户曹安置流民,你可愿意?”
崔琰这才反应过来,咬了咬牙:“崔某当如何做?”
“我已经说了啊,把那些流民落户到东武城其它各家土地上……你知道应该怎么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