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地都姓崔。
这就是唐代五姓七望之首,一门出了十六个宰相的崔家。(注:目前安平和甘陵还是王国,博陵郡和清河郡是曹魏时期的称呼。)
虽说他们宗堂在安平,但他们在甘陵境内有大量土地,刘备当然也要找他们征用军粮。
可安平崔氏压根就没搭理刘备。
安平崔氏宗主名叫崔烈,目前任职廷尉——这个职务确实是有底气不搭理刘备这个郡都尉的。
但现在,如果不把这两个崔家搞定,刘备就没法在甘陵境内弄到足够的粮食。
因为其他豪族,全都以这两个崔家马首是瞻。
“郎君,崔烈与其长子崔均皆在京中为官,但崔烈次子崔钧与其父兄颇有不同,或许可以寻崔钧试试。”
张郃对冀州士族还算了解,给了个建议:“郃前年及冠时曾见过崔钧,当时族内本欲送礼请其为郃清议点评,但他未收礼物,说是不以财货评人。/l!k′y^u/e·d`u¨.^c~o?m+且其人褒扬过乐先生,说乐先生德昭天下,当为万世师表。”
“崔钧何许人?”
刘备孤陋寡闻,没听过这个名字。
“崔钧字州平,与郃同年。其兄崔元平早已入京任职议郎,但他却不愿蒙父荫为官,而是到处交结名士,在冀州颇有名声。”
张郃解说了一番:“不过……此人品行常得人称赞,但其人不通实务,只好清谈评议,郃藉藉无名,入不得其眼。但郎君却有偌大声名,又有乐先生这番情分,若要从崔家取粮,郎君可先结交崔州平。”
崔州平?
这名字刘备就很熟悉了。
士人之间相互评议在这年头是正常现象,清流点评运作扬名也是惯例,那些名士基本都是这么运营出来的,张郃也是冀州士族,及冠时打算让崔州平点评也很正常。
交的朋友多了,无论哪个当了官,都能相互运作一二。
这年代的名士常常出外访友,大体上就是因为如此。
其实这年头的名士点评大多都是要收钱的——就像现代那些有粉丝的博主收广告费恰饭一样,点评是清流名士的主营业务……
曹操当年曾在乔玄引荐下见了汝南许劭(许子将),请许劭点评,但许劭不说。
曹操知道这是要意思意思的意思,但那时候曹操还是个败家子,没挣钱,拿不出意思来,就只好掏了把刀子在许劭面前比划。
见了刀子之后许劭不得不开口,说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这其实不是什么好话,意思就是你曹操就是个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黑社会……
只是许劭很会说话。
语言的艺术就在于,如果把这句话顺序颠倒一下,含义马上就变了——“君乱世之英雄,清平之奸贼!”
当时曹操还没当北部尉呢,那时候可不是乱世……
只不过曹操本来也是游侠心态,倒觉得许劭说得还挺实在,也认了这个评语。
崔州平现在还年轻,当然不能和许劭相比,但想来崔州平也是打算走这种点评博主路线的。
只不过,崔州平点评人物不恰饭,大概并不是因为他不爱财,而是因为他确实不缺钱……他应该是只想要名望的。
其实崔家的人想当官容易得很,以崔家的名望地位,只要愿意往西园交钱,什么官都做得。
不过,既然他哥哥已经走了当官从政路线,那崔州平身为次子就该走清流养望的名士路线——如果他哥哥出了意外,崔州平也可以凭借名望立刻替补从政。
但既然崔州平夸过乐隐,那刘备当然得去结交一下。
于是刘备让张郃持了拜帖,去了崔钧住处。
崔钧目前住在枣强县,这是个小县,位于甘陵、安平以及渤海三郡之间,也属于三不管地带。
之所以三不管,当然是因为地方官压根管不了崔家。
崔钧住在枣强,其实和刘备住在西河亭差不多一个意思。
但张郃持贴上门却吃了闭门羹。
崔家门子收了刘备的拜帖,但转头出来便将刘备的帖子扔到了张郃脚下,声称:“与蛾贼同流之辈,不可污名门之地!”
张郃很生气,这不仅是侮辱刘备,更是在侮辱张郃。
于是张郃把崔家的门子给揍了。
没当场把人砍死,都算是张郃心存理智——这要是换成张飞,估计崔家的房子都已经被点了。
张郃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