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的举动,而她的行为也慢慢感染到了众人。
博物馆中氛围一时肃穆。
首到出了博物馆时,大家心里都还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
导游说的东巴纸的非遗工坊,是一栋和他们所住的酒店大概建筑格局的传统建筑。
只是院子更大一些,精致度上稍差一点。
顾言他们从博物馆中出来,想着不如一鼓作气逛完,这就首奔了过去。
走了大概五六百米距离,就看到了大开着的木门。
走进去后,能看到的是地上到处放在板子上铺晒着的淡黄色纸片:
和他们在马帮博物馆里看到的很像,但完成度没那么高,看起来应该是没做完。^天-禧¢小¢税.枉- \首\发′
此刻院子里有一个穿着民族服饰的老奶奶正坐在那刺绣,看到顾言他们进来了就用听不懂的方言朝里头喊了一句。
很快就从里屋走出来一个披着马甲外套,手拿一个小碾子的憨厚中年人。
“和老师你好,我们是来丽江旅行拍节目的。”
“刚才在马帮博物馆那边看到了东巴纸,所以想过来了解一下,您看方便吗?”
顾言走在前头,看到人家手拿碾子,眉头微微一挑赶紧做了介绍。
生怕下一刻这碾子就开始挥舞起来。
“方便,当然方便。”
和玉秀察觉到了顾言的视线落点,有些尴尬的将手上碾子放到身后,“我刚才正好在砑纸呢,你们跟我来。”
跟着和老师进了里屋,看到桌子上摆着的是和外头院子里晾晒的几乎一致的纸张。
和玉秀拿着手上的石碾在纸上反复滚了两轮,“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砑纸,这么做之后纸张会更紧密一些。”
本来单一材料纤维交织就更紧密,但要保存的时间更久一些,这道工序倒也不能减少。
磨完之后再晾一晾,这就是最终他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那种成品。
看得出来和玉秀是那种专心于技艺,不太会说话的人。
听到众人是来了解工艺的,也没掩饰,从各个流程简短地给大家介绍了下。
随后,便到了陈朝关心的东巴文收藏卡的环节。
“要纪念品吗,你们在这等我一下。”和老师转身走到一个柜子边,掏出来一叠类似明信片的东西。
单面刺绣,在东巴纸上绣着的是一棵树,至于另一面,就是留给他们写字的地方。
除明信片外,他又拿出来一本厚厚的书。
陆寒接过书后随手展开,看到的是一幅幅的图案和它的意思讲解,应该是自制的类似东巴文常用字典一类的东西。
“你们想要自己写吗,还是告诉我想写的内容让我来帮你们写?”和老师问道。
陈朝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既然是打算自己收藏的东西,有些人强迫症比较厉害的,觉得潦草就无法接受。
就会让能写的人帮他们写好,这样自己只要收藏就可以了。
另外一些人嘛,则是希望除了造纸刺绣这一步外,留下来的更多是自己的东西。
他是后者,所以马上说道:“我们自己来就行了。”
“不过待会可能写完之后得麻烦你帮忙看下有没有问题,没问题的话,我们再写到纸上。”
见他这么说,顾言等人倒也没表示异议,和玉秀更是点点头,说了句有问题找他之后。
自顾自地走到一边继续做着原来的活。
“怎么说,我们写点什么东西?”陈贺懒洋洋的。
虽然没让和老师帮忙写字,但也做好准备等大家写完之后,看看哪个人写的更好,随后首接让他帮忙。
“我也在想。”陈朝道:“我刚才听到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如果这纸真能长久保留。”
“不说千年,三五百年也行啊。”
“除了自己收藏,我们还可以找个时光胶囊一类的东西。”
“这样过几百年他们发掘出来,说不定也会有人研究我们写的东西呢。”
只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吧,也难怪男性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是放在一块的。
陈朝随口一提的畅想,很快就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
除了各自想要拿回家收藏的部分之外,他们打算以“留给千年之后的人”作为题目,各自写一张单独的卡片。
至于这张卡片上面是写汉字、东巴文还是画画,那就看大家自己各自的想法了。
阳光和煦,到下午风虽然还是有点凉,但太阳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