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
陈家志第一次在宿舍做了饭,前几天他都是和几人一起下馆子。
当下的菜场基本不管食宿,这其实挺不合理。
在后世至少会管一顿饭,陈家志见过最大的菜场食堂,是在昆明一个有机蔬菜基地,一个食堂能摆几十张大圆桌,几百人同时用餐。
而这还只是别人其中一个基地。
相比之下,如今菜工的日子确实很艰辛。
场长都要亲自做饭,这就更不合理了。
陈家志拿了杯啤酒,说道:“等菜场赚了钱,老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把吃的问题解决了!”
“好。”
“陈菜场威武!”
“陈菜场霸气!”
“陈菜场帅气!”
陈家志这一句话就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家里没个女人后,突然间还真有点不习惯。
房间里邋遢就不说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不是不会,就是不想做。
一边喝酒,一边聊工作,其实也就是碰头会,也可以说是学习会。
每天吃饭时,几人都会聊白天遇到的问题,聊工人,聊如何做事……
因为经历过,陈家志能很轻易地辨别其中的真真假假~
戚永锋喜欢说些大话,隐瞒一些自己犯的错;
敖德良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切中要点,就是话太少,人一多管理就容易出问题;
李明坤和郭满仓种菜都比较稳,一切按要求来,人也熟,有什么问题都是直接说,不会遮遮掩掩,适应角色能力很快。
这样看下来,还是李明坤和郭满仓更有场长潜质。
易定干就不说了,在副场长这个位置上挺得心应手,只要不让他亲自干活,他总能说得头头是道。
而对众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陈家志都会深入浅出的分析,举例说如何去做~
一顿饭吃完,陈场长收拾碗筷,其余人被他赶去写工作日志去了。
一个个抓耳挠腮的恨不得代替陈家志洗碗的位置。
写个工作日志和要了老命似的。
但还必须得写,好坏都得写,陈家志就是要逼着他们养成习惯。
写一遍,白天做过的事肯定就回想了不止一遍,这样想不进步都难。
…
次日一早,
晨露未干时,办公室外的大坝子里就站满了人,160多名菜工都来了。
易定干在组织分组工作。
其实在地里也能分好,但他易哥就喜欢大场面,也不怕麻烦。
这样也好,陈家志也在一百多名菜工面前说了一番勉励的话,随后才准备和徐瑶一起去大采购。
上了车后,陈家志才问道:“徐瑶,以前菜场一般在哪里买农资?”
徐瑶说:“不太固定,经常换地方。”
“这都没有固定的采购点?”
“没有~”
有猫腻啊!
但和他也没关系了。
陈家志想了会儿,便开车去了最近的供销社,看好了货后,也没有贸然一次性买好,而是先下一笔订单。
主要是肥料和农药,还有一些用来盖种的遮阳网,一共6万元,但只付了定金。
随后又去了机电市场,买了24台套水泵水管线缆,一共4.5万元,也只付了定金。
紧接着把徐瑶送回了菜场,和程田田一起接货。
陈家志则一个人又开车跑了四五十公里,到了位于海珠区新港东路的市农科院。
此时的农科院周边尚且保留着大片农田,放眼望去,农田里分布着水稻、蔬菜和花卉~
陈家志来到门卫室,敲了敲门,一个老头探出头来。
“做什么的?”
“来买种子。”陈家志递了支烟过去,笑道:“我想问一下张桦主任在哪个办公室。”
老头打量了他一眼,让做了个登记,便给他说了个地址,管得还是比较松。
这会儿已经十一点过了,正是热的时候。
陈家志走过走廊时,透过窗户就看到了张桦在办公室。
咚咚。
“请进。”
“你好,张主任。”
张桦抬头看了看,顷刻间就认了出来,“陈~陈…”
“陈家志。”
“你好,你好,请坐。”
张桦给他拿了张木凳,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