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里回想了下陈老板撒种时的样子,学不来,他做不到那么流畅。
略一思索,便按自己理解的方法撒了起来。
动作不好看,速度也很慢,但他觉得这样出苗也不会差。
陈家志看了一两分钟,便去铺水管,搭电淋水,水管向上,在扁平钢管的分散下,像水一样洒落在畦面上,不一会儿便湿了一片。
过了一会儿,敖德良才把撒种的盆拿来替换下了陈家志。
陈家志又拿着芥兰种去了13。
11和12前身是6号地的移栽菜心,在7.14和7.17播下了两批芥兰。
13则是新地。
与三组相比,一组的畦面就没那么规整了,畦面宽度不一,畦沟质量也参差不齐。
质量较差的应该是金凤和潘大成两个新手平整的。
只能说是合格。
和敖德良一样,在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畦面时,陈家志也让敖德海来播种,自个则去旁边一块地整理畦面。
赵玉、金凤、潘大成也在,学了敖德良的整地方法,拉绳,用洋撬理畦沟,用锄头耙畦面,质量高了许多。
等敖德海播完种子,天也彻底黑了下来,遂又开始收菜。
任务其实也不轻。
菜心22件660斤,芥兰8件240斤,芥菜8件240斤。
以及给黑娃儿的200斤芥兰,200斤芥菜。
一共1540斤菜,相比此前只少了500来斤菜心。
但剩余的两批菜心生长期短,产量不高,最多坚持三天,后面估计得断货一周时间。
芥菜今晚收了后也没了。
幸好还有芥兰,以及豇豆,不然前面和客户打下的基础又得从头再来。
12个人,三组各出一个人浇水,两个人各用一台泵淋水,另一个人左右游走帮忙拉水管。
其余9个人收1500多斤菜,还有三四个小时时间,人手完全足够,手工也一点点进步。
陈家志在播完种子后,就打算回家睡觉,疲惫依然有,却又比前段时间轻松了许多。
早出晚归,是菜农的常态,但如今除了播种,他基本很少参与到具体的劳作中去了,体会到了一丝老板的快乐。
菜田里的路很窄,浇水过后的路面湿漉漉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入水沟里。
得慢慢走。
月光洒落,蛙鸣入耳,晚风拂过,远远的就能看到坝子里聚了一群人在乘凉。
是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三家人,也只剩这些人了。
目前东乡菜场这六间房子,有四间都被陈家志租了下来。
其余两间房里,一间住了易定干一家三口;
另一间,戚永锋和黄娟搬了出来,郭满仓搬了进去和李明坤搭伙。
戚永锋则和张卫东搭伙,敖家兄弟一间,潘大成和黄山一间。
陈家志和李秀也独占一间。
一共21个人。
至于其他人,则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搬了出去。
这样也好,要么自己人,要么熟人,有小磕碰,但没太多烂事,可以更专心种菜。
距离越来越近,陈家志也看清了人影,不时听到易定干的笑声,众人却没能看到他。
一直到黑狗仔‘汪’了一声,才有人发现他的身影。
“家志回来了,来,烟点上,我看你拿了不少筐出去,今天又要收好多菜呢?”
陈家志一走进坝子,李明坤上来给他发烟。
“烟不点了,才丢,菜也少了,还有一千多斤吧。”
陈家志脚在地上瞪了瞪,又在边上刮鞋底的泥。
李明坤说道:“一天一千多斤菜也不算少了,马上豇豆又要收了吧,你这菜就没真正少过。”
郭满仓跟着说道:“不能比哦,我们三加起来还不够他一个人的菜。”
李明坤和郭满仓一家依然只有34亩亩地,易定干要多一些,有12亩。
三家人加起来和陈家志此前的17亩大致相当。
但出了六七天菜后,已没菜两三天了,与陈家志的一千多斤菜没得比。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
尤其是周玉琼、黄娟和陈家芳,嘴里没停过。
一会儿说芥兰芥菜可以种,能卖钱,一会儿又聊陈家志的豇豆有多好,架子上都挂满了。
易定干原本聊得挺嗨的,这会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