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顶促进侧枝生长,种子产量会不会高点呢……”
听着老板的分析总结,敖德海愣了愣,随即又感觉很有道理。
陈家志继续观察,感觉自己的想法可行,明年得再试试,今年应该没机会了。
过早,温度高,植株生长旺盛不利于开花结籽;
但过迟也应该有问题,比如种子成熟慢,影响产量,籽粒也不饱满等等。
还有打顶促分枝~
就当是总结经验吧。
过了大骨青,又到了丝瓜和苦瓜地。
残存的苦瓜已变成了鲜艳的粉红色,有些瓜皮已经裂开种子散落一地。
丝瓜也已变成深绿色或者褐色,轻轻摇晃已能听到种子的声音。
育种留种还真是个技术活,虽然不知道标准流程是怎样的。
但陈家志感觉自己犯了很多错。
比如散落的苦瓜种子就浪费了,应该成熟一个收一个。
还有丝瓜,其实后期跟上肥料,再加强管理,应该能做到一边留种,一边结瓜。
逆境驯化应该也没那么容易成功,不然国内早就不缺优质种子了。
现在凭白少赚了不少。
洪中也吐槽了他很多次,其他人虽没当面说,但想来也会在背后说他异想天开。
不过陈家志乐在其中,一点点经验也可以是不错的收获。
…
巡完田,敖德海三人也都等着了。
“新租的地抓紧施发酵猪粪,然后翻耕混匀晾晒备用。”
“我计划8月初会大规模播种,地要在这个月25号左右翻出来,多晒几天…”
陈家志只特别强调了下整地,其它都是常规工作,他现在都是简单带过,然后让敖德海等人自己去安排。
如何更合理的安排工作也是三人需要学习的东西。
除了他教,也得自己琢磨。
等学会了这个,就是如何安排播种,什么时候播,种什么蔬菜,种多大面积……
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交待完后,陈家志又回家找出了个盆,在坝子里洗衣服的李秀看到后问道:“家志,你拿盆去做什么?”
“苦瓜有成熟的了,我去摘回来,以后每天都得摘。”
“哦。”李秀眸光闪烁,说:“那后面交给我来,活也不多。”
“要得嘛。”
不一会儿,陈家志就从地里采收了一小盆苦瓜回来,去小留大,也都是精品瓜,手捏上去软软的。
到了坝子里后,先把苦瓜放地上,然后用手将瓜籽从瓜体内抠出来放进盆里,再用清水清洗一次,便找了个空地晾晒。
“李秀,我去学车了,还要去看看微耕机,中午就不回来了,种子晒干了你及时收一子哈。”
“好,以后都交给我吧。”
…
早上阴沉沉的,有点闷,但不晒。
敖德海、戚永锋、敖德良都带着各自的人在整地。
或抱或扛着装发酵猪粪的麻袋均匀放进地里,割个口子,然后拖着袋子走,让猪粪撒出来,再用洋撬摊开,最后再用锄头挖地拌匀。
面朝黄土背朝天,每一次挥动锄头,都有汗水滴落在泥土中。
又过了会儿,阳光又穿透阴云,这雨看来是下不成了。
“咋个又出太阳了哦!”
太阳一出来,金凤就赶紧把草帽拿来戴上,顺便把潘大成的也取了给他。
潘大成不想戴,“戴起热得很啊,反正本来就黑。”
金凤强行塞给他,骂道:“太阳毒,你不戴,等会儿头皮都是痛的。”
敖德海也拄着锄头说:“大成,草帽戴上吧,别晒中暑了。”
潘大成接过帽子,不情愿的戴上,“我刚开始还以为要下雨了呢。”
敖德海擦了擦汗:“现在可别下雨,陈老板要求25号前全部挖出来呢,下一场雨就得耽误两三天。”
今天是17号,看似还有八九天时间,但天气热,晚上要收菜,每天只有早上有时间整地。
敖德海多了四亩新地,敖德良和戚永锋各多了五亩,每天收菜还会产生空地。
新地的打理程序也多,有些要小块并大块,还得施肥消毒、晾晒、深耕、再晾晒、再浅耕;后续还得搭小拱棚和遮阳网~
时间其实很紧。
陈家志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早上特别强调整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