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唯一还坚挺的陈菜农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e^x?i·a?o`s,.-c-o!m?一连三天时间,骤雨常常来势汹汹,狂风相伴,席卷着城市的每个角落,也没放过任何一片菜田。56号档口就是在这种天气下,从开业走向了正轨。日交易量虽然不多,但陈家志是菜农,不是蔬菜的搬运工,日交易额就是他的收入。1780元,1750元,1800元,还算尚可,批发商交易额可能比他多,但利润不一定有他高。地里的菜也又清空了一批,临时巷道即将迎来改造。未来可期……呃,这只是他的看法。对大多数菜农来说,雨下个没完没了,简直就是要了老命了。这天早上,又在飘雨,陈家志穿着雨鞋,打着伞,才巡完田回来就看到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齐齐坐在门口小板凳上,一手倚着脑袋,一手夹着烟,愁绪放到了脸上。在各家门口,还时不时有妇女靠在门上,看着屋外的雨线。等他走近清洗雨鞋时,易定干三人更是轮番叹气。“唉!”“唉!”“这雨下得糟心啊!”陈家志眉毛一挑,看了过去,说:“冲我叹气干嘛”易定干:“前几天看你一直在播种,大家伙也就都跟着播种了叶菜,这下好了,有没有收都还不知道。”郭满仓:“看现在这样子,应该是没了,有也卖不上价。”李明坤也摇了摇头:“早知道我就种苦瓜了,唉,现在想改种也来不及了。”陈家志不太喜欢听人唉声叹气,但此刻也无可奈何。确实挺惨的。即使是他的菜,在这般天气的摧残下,也摇摇欲坠,只是始终要比别人的好上一两层。但也就是这一两层,就能让他始终不愁卖菜,还能卖出好价钱这年头,城的绝大数蔬菜都由近郊提供。就近生产,就近供应的模式已持续了几十年,这两年才稍稍有所改变,但远还没有起势。青菜更是如此,稍远些的青菜产区,也就粤北山区可能还有青菜。再远就是云贵了,交通又是道阻碍。农业生产的确要尊重自然规律,品质最好的青菜一定是在合适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才能种出来,但当下陈家志还是靠技术水平吃饭。雨来得快,但磨蹭到下午才放晴,雨滴向往大地,蔚蓝盘踞天空,菜农俯身菜田。地不能耕,种子不能播,药不能打,肥也施过了,只能做些轻松活。也或者说干瞪眼,大多数人真就只能干瞪眼,期待后面几天不要下雨了。熬到晚上才又开始掐菜,其余菜农一筐菜也装得更少了,到凌晨出发时再转到铁框里,就算这样,在铁框里挤压过后的青菜也极为容易腐烂。但没办法,小菜农只有自行车,一辆车最多搭三个铁框。掐菜时还不能用力,这也是陈家志提醒的。稍微用力掐菜心,它的头会被捏得软掉,会更容易腐烂。一开始戚永锋几人还嫌麻烦,但菜腐烂了一次,被陈家志严肃训斥,并集体罚款后,人就老实了。但收菜时也小心翼翼,十分别扭,心里可能也多有埋怨。为此,陈家志去定做了几个‘铁指甲’:一个可以套在大拇指上掐菜的刀片。既可以保护手指,也是为了保护菜心。这天傍晚,他拿到‘铁指甲’后,便给几人送了过去,简单试了一下后,就极受欢迎,尤其是黄娟几个女工,更是交口称赞。“陈老板,你这脑壳也太好用了嘛。” “就是,就是。”“你放心,有了这个刀片,我保管每一根菜都好好的。”彩虹屁一顿夸。多的时候,她们一天要采摘上万根菜心,有了铁指甲,手指再也不用感受火辣辣的疼。为了保障菜心的品质,陈家志可以说尽了目前最大的能力。发酵猪粪和复合肥组成的底肥让蔬菜有了基础的抵抗力,再加上遮阳网、防虫网、进口农药、晚间采收、少量多筐、铁指甲等辅助措施。他的菜算不上多好,但全靠同行衬托。不仅人是档口老板中的颜值担当,菜也同样如此。夜半子时,听到屋外的动静,睡了两个小时的陈家志才迷糊地起床。三姐陈家英和薛军去了大姐那里,来都来了,肯定要去看看,也许还会回来。李秀也被他惊醒,提醒他注意安全,陈家志嘴唇在她额头迅速点了下才出门。易定干、李明坤和郭满仓都在把小框里的菜转移到大铁框。敖德海、戚永锋和敖德良也在装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