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为重,为大周社稷,施以援手。
他日若能击退强敌,我愿终生为殿下执鞭坠镫,以报今日再生之恩。临书涕零,不知所云。此时杨元超看着杨瑜的这封书信后,只是笑了笑,他明白,自己已经是彻底的胜利了……他看向眼前的臣子们,询问道:“以诸位来看如何呀?”此时一位中年人站出来说道:“王下明鉴!”“杨瑜请降虽现转机,但其中隐患如芒在背,不得不防。”“臣以为,此降书背后恐藏机谋……他若不亲赴洛阳负荆请罪,仅以一纸空文求赦,实难消其狼子野心。”“他占据关中,地势险要,若仍由其盘踞,无异于纵虎归山。”“待我军与宋部鏖战,必致兵疲马困、元气大伤。”“届时杨瑜若拥关中之险,继续与我们对抗,而以残军疲卒御其锋芒,恐难抵挡。”“为保大周社稷稳固,恳请王上严令杨瑜,若要投降即刻离长安赴洛,卸甲请罪,方可许其归降。”“否则,今日之降,恐成明日之大患!”而此时另一个大臣说道:“王上,谁也不敢保证,这杨瑜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所以,若是杨瑜真的打算投降,那么现在应该离开长安,来洛阳为臣!”又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而杨元超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深深的吸了口气,随后看向石正:“你带领五万大军,同时和刘成一起入关中,若杨瑜真投降,让他回洛阳,若不是,那就先解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