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进荣国府:雪中送炭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曾经那繁华似锦、烈火烹油的贾府,已然是一片衰败凄凉之景。府门冷落,往日里挺胸叠肚的小厮们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几个无精打采、满脸愁容的仆人。府内杂草丛生,亭台楼阁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显得破败不堪。曾经热闹非凡的大厅,如今冷冷清清,桌椅凌乱,灰尘堆积。刘姥姥听闻贾府遭遇大祸,被抄家治罪,心中十分担忧。她不顾路途遥远和自身年迈,带着板儿再次来到荣国府。此时的她,心中满是感慨和悲凉,为贾府的命运叹息。在府中,刘姥姥得知了巧姐的悲惨遭遇。原来,贾府败落后,巧姐的舅舅王仁和哥哥贾蔷等人为了谋取钱财,竟要将巧姐卖给外藩王爷做妾。巧姐惊恐万分,整日以泪洗面,却又无力反抗。刘姥姥心中又急又气,她想起了往日在贾府受到的关照,尤其是巧姐与板儿之间的情谊。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救出巧姐。她先是找到周瑞家的,从她那里了解到事情的详细情况和巧姐被关押的地方。然后,她四处奔走,寻找可以帮忙的人。她用自己的积蓄贿赂了看守巧姐的仆人,趁着夜色,偷偷潜入巧姐的房间。见到巧姐后,刘姥姥轻声安慰她不要害怕,自己一定会带她离开这里。巧姐见到刘姥姥,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紧紧抓住她的手,泣不成声。刘姥姥带着巧姐,小心翼翼地避开众人的视线,从后门离开了荣国府。她们一路颠簸,回到了刘姥姥的乡下家中。刘姥姥将巧姐安置在自己简陋但温暖的屋子里,让她安心住下。巧姐在这里,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和温暖。她跟着刘姥姥一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逐渐适应了乡村的生活。这一情节充满了悲剧色彩。曾经显赫一时的贾府,如今家破人亡,巧姐也险些沦为他人的玩物,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常。而刘姥姥在贾府衰败时伸出援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出人性的善良和温暖。其深层寓意在于,无论社会地位高低,无论生活贫富,都应该保持一颗善良和感恩的心。在他人遭遇困境时,要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同时,也揭示了繁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唯有真情和善良才是永恒的道理。四、刘姥姥的语言艺术与处世智慧1.语言艺术:针对不同人群的言语风格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展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针对王熙凤、贾母等不同人物,她有着截然不同的言语风格,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对王熙凤时,刘姥姥言辞谦卑、谨慎且委婉。一进荣国府,她见到王熙凤赶忙请安,先是夸赞贾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显贾府的富贵,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提及家中的困境:“不过因没有钱用,找姑奶奶说句话。”这种表述既没有直接乞讨的尴尬,又让王熙凤明白她的来意。当王熙凤表示贾府也有难处时,刘姥姥马上回应:“我们也知道艰难的,但只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番话既给了王熙凤面子,又巧妙地强调了自己的困境,最终成功获得了王熙凤的接济。刘姥姥对王熙凤的言语,既体现了她对权贵的敬畏,又展现出为达目的的智慧和策略。而在与贾母交流时,刘姥姥则变得幽默风趣、生动活泼。二进荣国府,她陪贾母逛大观园,一路上妙语连珠。看到潇湘馆的窗纱,她笑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买些杂色缎子做衣裳,不像这屋里头的,拿这个做窗户眼儿。”这种质朴又新奇的表达,让贾母等人听得津津有味。在宴席上,她那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更是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让整个宴席的气氛达到高潮。刘姥姥用这种幽默的言语,拉近了与贾母的距离,赢得了贾母的欢心,也让自己在贾府的日子更加顺遂。刘姥姥针对不同人群的言语风格,充分体现了语言艺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恰当的语言能够准确传达自己的意图,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在面对不同身份、性格的人时,根据对方的喜好和需求调整言语风格,能够更好地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有利的环境。刘姥姥正是凭借着出色的语言艺术,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如鱼得水,不仅解决了自家的生计问题,还与贾府众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2.处世智慧:攀附与应对之道刘姥姥在与贾府建立关系及应对各种情况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处世智慧。在攀附关系方面,刘姥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当家中陷入困境时,她敏锐地意识到与贾府的那层微弱联系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尽管女婿王狗儿碍于面子犹豫不决,但刘姥姥果断决定带着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