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往后的日子,这江山社稷,哀家便能放心托付给你了。”
日影悄然西斜,养心殿内静谧依旧,唯有翻阅账册与书写批复的细微声响。隆裕皇太后搁下手中毛笔,抬手揉了揉微微发涩的眉心,转头看向我,眼中满是赞许与疼惜:“哀家与皇帝商讨这些事务,不知不觉竟过了这许久。皇帝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也辛苦了,千万别累坏了身子。”
说罢,隆裕太后轻抬手腕,唤来候在殿外的太监总管李公公。李公公躬着身子,一路小跑进殿,垂首听令。
隆裕太后缓声吩咐道:“小李子,你速去御膳房,传哀家的口谕,让膳房将备好的桃花酥、牛乳糕,还有那盏安神养颜的玉竹百合羹送来,给皇帝解解乏。”
李公公领命,弓着腰,倒退着出了养心殿,不一会儿,便有小太监们鱼贯而入,将精致的糕点和羹汤摆放于一旁的矮几之上 。
谢皇额娘体恤,皇额娘也应该疲乏了。咱们母子俩一同食用吧。
我看着小茶几上的这些吃食。心中感叹皇室的规矩就是不一样,这个时间在现代。我才吃晚饭呢。
自从我当了皇帝都是早上9点过吃早膳。下午3点左右吃晚膳。根本就没有现代的一日三餐。傍晚饿了只有点心牛乳奶酪。
此时,养心殿外的宫灯己悄然点亮,暖黄的灯光与殿内摇曳的烛火相互映衬,为我们这对母子披上一层温馨的光晕。皇额娘满怀期望的看着我。
我和皇额娘吃完相当于晚餐的点心后继续处理奏折和查看账本。
在暖阁明亮的烛火映照下,我将案几上己批复完毕的奏折规整叠放,动作干练而有序。随后,从中抽出一份有关开办实业的奏折,奏折在我指尖摩挲,发出细微的簌簌声。
看来对于开办实业,宗室旧臣中还是有人上折子反对。
烛火在鎏金烛台上跳跃,我的手掌划过一份份亟待处理的奏折,眉心微蹙。
当目光落在这份反对皇室投资资本的折子上时,我心中一动,转头对候在殿内的总管太监吩咐道:“李总管,你速去内务府档案库,让奴才找出老佛爷在世时,张之洞、李鸿章呈递的有关工业的折子。此事要紧,务必尽快寻来。”
太监总管听闻,立刻躬身领命,动作麻利地退出养心殿。脚步声渐渐远去,殿内又恢复寂静,唯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以及我翻阅奏折的簌簌声。
隆裕太后抬眸,眼中满是关切:“皇帝,可是碰上难题了?”我放下手中奏折,神色凝重:“皇额娘,如今有折子提及反对皇室兴办工业,但这新办工业入局资本是朕与摄政王和皇额娘共同商议决定之事。”
朕想着张之洞、李鸿章当年兴办洋务,积累了诸多经验,儿臣想参考他们的折子,寻找应对之借鉴策。”
隆裕太后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当年,老佛爷对洋务之事颇为看重,张、李二位大人也确实为朝廷做了不少实事。若能参考他们的旧策,想必能少走些弯路。”
约莫半个时辰后,李公公领着小太监匆匆返回,几位小太监怀里抱着一叠陈旧的折子,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回禀皇上、太后,折子寻来了!”李公公气喘吁吁地说道。
李公公快把这些折子送上来,小太监在案几上逐一展开,泛黄的纸页散发着岁月的气息。灯光下,我和隆裕太后的身影挨得很近,一同沉浸在对往昔洋务政策的探寻之中,试图从这些旧折中,为当下的工业发展,找到破局之道 。
“皇额娘,事关开办实业。如今西洋诸国靠着工业崛起,发展商业资本,咱们皇室若想图强开展财源,这实业一事刻不容缓。”
我将卷宗轻轻展开,逐行指着上面的条目,声音沉稳且条理清晰,“总督提议,在天津等地兴办纺织厂、机械厂,既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让百姓有活可干。只是这前期需投入大量银钱,且要应对各方阻碍。”
隆裕太后微微皱眉,目光紧紧盯着折子,神色间满是思索。“皇帝,这确实是件大事。可如今皇室开支也紧张,贸然投入大笔银子,若是难以周转……”太后的话语中带着隐忧。
我认真倾听,待太后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回应:“皇额娘所虑极是。儿臣以为,这都不算难事儿。有上海荣氏兄弟的模式,待工厂盈利后,再逐步扩大规模。”
且看这些从前的奏折。从前张之洞,李鸿章分别支持的盛宣怀和张謇创办实业,现如今家私恐怕是富可敌国。
据历史文献查找,张謇凭借张之洞创办实业。如今(1913年)其私人家产规模己有数百万两白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