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浙赣会战的主要部队是日军第13军和第11军。¨幻~想′姬? ^首\发.第13军在杭州方向动用58个步兵大队,从东往西沿浙赣铁路对中国第3战区发起攻击;南昌方向的第11军出动27个步兵大队,从西向东沿浙赣铁路同时对中国第3战区实施东西对攻。日军动用的总兵力约14万余人。
第13军参与浙赣会战的部队有第15、第22、第32、第70和第111师团,再加上河野毅、小薗江邦雄和原田次郎指挥的3个混成旅团,还有奈良正彦指挥的由第41师团的两个步兵大队组成的支队以及独立混成第17旅团、铁道部队、第1飞行团等部队,集结于奉化、绍兴、萧山、余杭一线,进攻方向是浙赣铁路的东段。第11军参与会战的部队有第3、第34师团,再加上由竹原三郎、今井龟次郎、平野仪一、井手笃太郎指挥的4个支队,还有独立工兵、独立飞行等部队。集结于南昌附近赣江的右岸,进攻方向是浙赣铁路的西段。
国军参与浙赣会战的部队有第三战区第25、88、100、20、26、49军等30余万部队。第九战区调第74军布防衢州,与第26、49军一起作为衢州决战力量。¢叁¢叭!看′书^旺/ ?庚+鑫,嶵^全`第9战区第79、4、58军参与了赣东战斗,还有地方武装及游击队也参与了战斗。
国军第三战区顾祝同前期参考薛岳的天炉战法,依托要点层层阻击、迟滞消耗日军,计划集结主力于衢州周边与日军决战,但最终却因战略判断变化转为避敌主力、撤至两翼山地伺机截击与持续游击袭扰?。核心目标由歼敌转变为保存实力、破坏敌交通线及机场、阻碍其打通浙赣线计划的实现?。
国府战略判断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第一次缅甸战役远征军失败和日军东北大演习。第一次缅甸战役远征军精锐10万人损失了6万,让国府痛彻心扉,不敢再拿第74军等精锐在日军东西对攻情况之下冒险,自然而然的选择避战。再加上当时关东军正在中苏边界大演习,国府判断错误,以为关东军要进攻苏联,于是放弃了衢州,放弃了与日军决战,目的是想让日军放心大胆的进攻苏联。
浙赣战役日军摧毁了国军前线机场群,短暂打通了浙赣铁路线,但最终却因为兵力分散、给养不足而退兵。国军依托浙赣铁路沿线既设阵地节节抵抗,虽未能完全阻止日军目标,但通过多部队协同作战,最终迫使日军撤退后收复大部分失地?。+飕¨嗖*晓`税.旺? ,已/发·布-最/歆.璋~結`整个浙赣战役国军兵力无绝对优势,国军表现中规中矩,无太大的失误,也无太大的亮点,算是打出国军的真实水平。
李振华分析了一下当前形势,浙赣会战推迟4个月,当初影响衢州决战的两个因素己经不存在了,经过这西个月国府可以判断关东军不会对苏联出兵。第一次缅甸战役远征军和日军算是打了个平手,(战略失败、战役胜利)远征军没有太大的伤亡。而且战线还在缅北,如今缅甸正处于雨季,不会有太大的战斗。关东军、远征军的因素不会再影响到浙赣会战。
华北第41师团两个大队组成的奈良支队以目前山东的局势来看,这4000余人是不可能抽调去浙赣会战了。新西军在长江以南还有两个师,又可以多牵制4、5千日军没有问题。缅北无战事,驻扎昆明的飞虎队可以调来支援作战,还有杜立特轰炸机群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调他们参战应该问题不大,因为这场战事本来就是因为杜立特轰炸日本而引起。
李振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算了算时间还来得及,立即致电在福建的乌云豹特战队。李将军很快回电称还有143名特战队员在莆田。李振华要求特战队暂停偷渡,全体队员立即动身前往浙江丽水。李振华告诉特战队丽水、温州、金华、衢州等地将被日军进攻,有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他们完成。特种部队政委区晨将去和他们会合并布置任务。李将军接到电报后,没有丝毫犹豫和特战队一起前往丽水。
李振华致电区晨,让他也赶往丽水,带领乌云豹特战队去完成一个任务。到丽水与特战队取得联系后,要保持与渤海军区的联络,有更重要的任务安排他们完成。李振华联络杨文翰为区晨安排了手续,杨文翰也不疑有他,因为区晨以前经常出去办事,杨文翰还以为李振华这一次又是让区晨去请人。
区晨觉得李振华安排他的事有点扯,但他没有提出疑问。和以往一样只要是李振华安排的事,他就无条件完成,并能让这些事埋藏在他的心里。
李振华庆幸乌云豹特战队在福建,如果要从沂蒙军区派部队过去,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