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缅军根本无战心也无战力,远征军认为此时与其合作进行曼德勤会战危险性极大。·s·a_n,y?e?w~u/.+n¨e~t′而史迪威则认为,正是因为英缅军要溜,所以必须设法把他们拖住,使他们继续留在缅甸,同我们并肩战斗,否则中国军队孤军支撑缅甸战局就更困难了。
这是什么样的逻辑。远征军对于史迪威事事迁就英缅军非常不满。远征军很多将领都怀疑英缅军另有打算,英缅军不顾东线的危险,尽力让尽量多的远征军到西面,可能就是要让远征军掩护英缅军撤离。而且有将领怀疑史迪威可能也加入英国人的谋划。
司令部处于争论之中,亚历山大又发来急电求援,“皎勃东发现日军数千,英军后路切断,请速派兵收复皎勃东稳定后方”。
史迪威要抽调第200 师前往皎勃东,遭到远征军抵制,远征军副司令坚持要调新22师前往棠吉方向。
史迪威认为副歌这是不服从命令,藐视长官,两人彻底翻脸,罗卓英站在中间左右为难。副司令回到军部后,立即调整部署,命令新22师启程前往棠吉,交代廖耀湘除了棠吉,和邦,雷列姆也要控制住。`0_0/暁\说′惘¨ ?冕^肺·跃/犊+如果遇到日军第56师团,尽力把他们拖在这三地,如果日军突破防线北上腊戍,新22师、第200师尾随日军北上。两个师由戴海欧统一指挥。
得知新22师东进了,史迪威非常生气。这时第6军甘丽初报告,日军攻占罗衣考,考编55师下落不明,棠吉受到威胁。消息传来,远征军司令部鸦雀无声。日军作战意图己十分明显,敌人企图从东线突破,占领棠吉、雷列姆、腊戍,切断我军回国的退路,在缅北地区,将中国远征军全部包围,一网打尽。
第200师4月16日到达棠吉,到达棠吉也收到了罗衣考失守的消息,第49师一部驻守棠吉。守军都有些惊慌失措了,第200师的到来稳定了军心。第6军军长甘丽初己到和邦,甘丽初是黄埔军校一期,戴海欧与学长取得了联系,第6军军心稍稳,甘丽初立即命令分散在驻守在各地的部队到和邦,雷列姆集中。经过商议,甘丽初将棠吉、和邦防务交给戴海欧,留下参谋长林森木协助他。·y,p/x?s+w\.,n\e_t~甘丽初则回雷列姆组织防卸,戴海欧则提醒他,要注意雷列姆的物资安全,万不得己就销毁掉。
第200师立即着手改建防御工事,布署防御。调599团至和邦防守,两地进行军事管制,组织当地华侨协助远征军对当地居民进行管理。
新38师侦察证实,皎勃东并无日军出现。远征军众将领认为英军这是明目张胆的慌报军情,还是在东线吃紧,中线96师、新38师面临两师团的攻击的情况下,这是将远征军的命运当儿戏。
英缅军的行为成功激怒了远征军诸将,远征军普遍对英缅军充满质疑。与英缅军一起组织会战,远征军与英军合作,到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远征军明确拒绝了英军展开会战的要求,滇缅路己中断,对于中国来说,进行曼德勤会战己毫无意义。
史迪威强调中英军队要相互信任,相互协作才能取得缅甸作战的成功。英军前期是过多的考虑了自身,但如今亚力山大上将己经保证会投入英缅军所有力量进行会战。远征军普遍担心万一日军突破棠吉进攻腊戊,掐断了远征军的后路。远征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史迪威无力指挥远征军,这让他很恼火。明明中国战区司令己授权他全权指挥,但他的命令却形同虚设。他也明白前期英军的自私自利己彻底点燃了远征军各级将领的怒火,作战中英军不但没帮上什么忙,还屡屡拖后腿,这还不算英缅军撤退连物资、弹药都不销毁,公路也不破坏,不肯给远征军的大炮、坦克等重武器,都留给了日军,英缅军简首成了日军的运输队。
作战规划迟迟决定不下来,远征军司令部、史迪威只好让军委会仲裁。
重庆如今正在为远征军取得的同古大捷、仁安羌大捷而欢呼。国府为提升国民士气,还做了夸大宣传,仿佛远征军出征缅甸一切顺利,节节胜利。电报发到重庆,军委会各将领也不满,第五军是国军的第一个机械化军,英军所做所为形同儿戏,不把远征军的命运当回事,军委会常有联系,战场上态势一清二楚,对东线危险极为关注。军委会首先考虑的是远征军的后路安全。经过慎重思考、多方讨论,军委会决定放弃曼得勒会战,全军向国境周边靠拢。
史迪威没想到国府军委会会放弃曼德勒会战,他也很失望。亚利山大上将傻眼了,英缅军该怎么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