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 第100章 李老爷来了喜纳粮

第100章 李老爷来了喜纳粮

吧。,k,a-n_s\h!u.c·m?s\.*c·o*m`”

“公子,我不会唱戏。”小翠婉言拒绝,她虽身为丫鬟,却瞧不上戏子这一行当。

李佑解释道:“这种戏,不怎么唱,大多是说白。还有,如今已无家奴,一律改称佣工。今后莫要再看不起戏子。”

小翠生怕惹李佑不悦,赶忙解释:“公子,我没有看不起戏子。”

“那你就去演戏。”李佑笑着说道。

小翠满心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下来,不过是听从命令罢了。

直到陈寿郎给她念剧本,小翠数次听得伤心落泪……

六月,官军奉诏剿贼,在某地与义军交战,射杀义军首领某甲。但随后先胜后败,参将中伏身亡,义军缴获其旗帜,诱杀其他官兵,官军连续溃败。

如今,河南境内官军兵力分散,且多有损耗,只要农民军休整完毕,便能长驱直入。

七月,北方外敌侵扰边境,某重要关隘被攻破。

驻守此地的守将,派精锐援助另一处防线,却被敌方奸细趁虚而入。守将因兵力悬殊,数战皆败,箭矢用尽后,自刎殉国。其麾下裨将,先将自己全家安置妥当,又率残兵出战,力战而亡。

河南这边,多地农民军活动频繁,只要他们不攻打县城,就没有官兵出城清剿。

河南节度使忙于修缮城内的一处著名楼阁。

此楼阁已近竣工,不仅如此,他还在旁边修建亭台,作为文人雅士聚会之所。

文人们纷纷拍马屁,称颂节度使振兴文风,盛赞其捐赠俸禄的无私义举——节度使大人为了重修楼阁,捐出了自己全年俸禄。

而被征来修建楼阁的役工,由于没有工钱,还需自带粮食工具,又遭官吏克扣伙食,差点引发暴动!

河南学政引用“某理论”来阐释经典学说,被众多士子奉为当世大儒,名声甚至传至周边诸州。

“某理论”因此得到士绅认可,他们刻意忽略其中关于平等的部分,只强调对上平等,商贾们更是自发掏钱进行宣扬。

杞县令忙着送士子去参加乡试,全然将武兴镇的民变抛诸脑后……

武兴镇则是另一番景象,虽然五月份遭遇干旱,但旱情并不严重。

而且,李佑开放水渠,任由农民使用。距离水渠较远的田地,还组织农民互助挑水,因此未受太大旱灾影响。

放眼望去,一片丰收之象!

待新稻晾晒完毕,李佑并未派人催缴赋税,只让四个村长带头,主动将自家粮食挑到镇公所。

农民们暗中观察,发现此次征粮既未征收损耗,也未收取杂税,且是按照开元盛世年间的标准征粮,更没有使用特制的大斗坑害百姓。

渐渐地,有农民主动将田赋送来,待遇与四个村长并无二致。

全镇为之轰动!

陈寿郎、苏爽累得腰酸背痛,派人来诉苦:“镇长,送粮的百姓太多,能否再调派一些人手?”

无奈之下,只能招人。

私塾里的两位塾师,自耕农和小地主家的读书人,都被临时征召来帮忙,承诺每日发放工钱。

黄顺德家中为自耕农,论血缘,是黄老爷的堂侄。

这货一直未能考取秀才,又无钱财去县城继续深造,只能在家中苦读。

对于李佑,黄顺德恨之入骨,但又不敢逃离本镇,生怕自家土地被没收。

可他一边痛恨李佑,一边又为了领取李老爷发放的陈粮,主动去登记造册,变相承认了李佑的统治地位。此次被召去镇公所做临时工,黄顺德内心十分矛盾。

他不愿为反贼效力,却又惦记着反贼给的工钱,扭扭捏捏之后,只能硬着头皮前往。

尚未走近,黄顺德便惊愕不已。

只见镇公所大门外,全是排队等待交粮的百姓。他们挑着新收的稻谷,脸上没有缴纳赋税的愁苦,反而个个兴高采烈,等待期间有说有笑,甚至有人唱起了俚俗小曲。

黄顺德茫然地走到征粮点,立刻有人喊道:“昭义兄,快来帮忙!”

黄顺德认得此人,不过是个学童,连童生都没考上。只因顺从反贼,竟然做了武兴镇的刑科科长。

“就来。”黄顺德应道,故作倨傲地迈步过去。

武兴镇仅有两位秀才,一位是黄老爷的幼子,如今躲在县城不敢回来。另一位是黄二爷的孙子,已被暴民杀害。

黄顺德自动成为全镇学历最高者,他身为童生,自觉傲视全镇!

这货并未立刻干活,而是翻看征粮册子,很快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