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日窄,只能横征暴敛,终致民变。”
徐瑜惊讶:“能有此见,堪称神童!”
李佑追问:“若行均田之法,收天下田亩为国有,再分与百姓,可否久治?”
徐瑜哂笑:“隋唐均田制,太宗时可行,高宗时已坏,玄宗朝更是名存实亡。土地兼并乃大势所趋,岂是一纸诏令能止?你可知藩镇何以坐大?正因朝廷无钱养兵,只能许地方自筹粮草——均田之法,不过纸上谈兵耳。”
李佑颔首,心知均田制随人口增长必崩,然乱世之中,或许唯有“分田”能聚民心。他转而问:“我等士子,难道坐视社稷崩坏?”
徐瑜反问:“不坐视又能如何?入仕救不了国,难不成学王仙芝、黄巢造反?”
李佑不语。
徐瑜忽然警觉,盯着少年:“你莫不是有……绿林之志?”
“徐兄说笑了,学生安敢有此念头?”李佑连忙否认。
正尴尬间,苏爽匆匆跑来:“兄长!《李氏旬刊》第一期卖完了!你猜买得最多的是何人?”
“何人?”
苏爽笑道:“外地商贾!他们等货装船时无事,竟将旬刊当话本读!许多人还催我快出第二期,说等着看《射雕英雄传》续篇呢!”
李佑闻言大喜:“提价,加印!首期印五百本,每本售三十文,倒赔了两贯钱。二期印八百本,每本提至六十文,若仍供不应求,再涨不迟。”
苏爽皱眉:“六十文还是亏,不如直接百文!”
“不可急功近利,先探探市情。”李佑摆手,心中盘算——这旬刊不但是赚铜钱的营生,更是散播“格位之论”的暗线,待商贾将刊物传遍河南诸州,便是大同社声名鹊起之时……
【本来今天是不想写的,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咱做好自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