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于是大家决定,在馆陶休息一晚,第二日天亮就往南去。
时值盛夏,大平原上遍地葱绿,却见不到一个人影。原本该是长庄稼的大片圹野,长着的,却是杂草。
有些地方的杂草竟然有一人多高,连骑马在里面行走的人,都可以被完全遮挡住,只在杂草的空隙里,偶尔可以看到原来地陇的模糊样子。
偌大一个华北平原,华夏民族生息繁衍的主要区域,这时节,应该是人烟稠密,庄稼遍野,畜鸣相闻。大家看到的,却是与原始草原一般,仿
佛时光一下倒退到了石器时代。
草又深又高,只要人马走过,就会留下痕迹。而且,从留下的痕迹上,很容易辨别出过去的人马多少。
这倒方便王烁他们避开大军走路了。看着太阳辨别方向,只一路向南。发现草地被人马践踏过,就远远避开,向另一个方向走。
看着满目疮痍的这些景象,王烁不由想起宋献策在馆陶时告诫他,考虑军事行动,必须要首先考虑粮草。
看来,宋献策早就知道这些情况,他或许也是和李岩一样,对李自成也早就产生了不满情绪,但他不愿李自成就这样失败,还是在尽量挽救这个局面。
直到到了北京,李自成继续搞他拷掠官员富户,抢劫百姓那一套,他才彻底对这个农民领袖死心。
是啊,中原大地,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无论是哪家的军队进入这里,李自成也罢,明军也罢,满清也罢,没有粮食,也只能靠抢掠来维持生计。
自己将来出兵,如果没有充分的粮草保障,即便再如何强调军纪,也避免不了重走其他军队抢掠这条老路。
饿急了的士卒,手里又有武器,不可能不去抢掠,等着饿死。
如何从西北走出去,又如何使这荒凉的中原大地重新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