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评选。
最先开始的就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所有这个学部的候选人都得先离开大礼堂,到外面去等候结果。
赵小侯第一次参加这样重量级的会议,自然也就有些好奇和紧张。
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候选人都出去了,然后是全体院士排成一行,上台进行不记名投票,都投到台上那十个大投票箱内。
大投票箱旁边则是站着工程院院长和两位副院长以及一些工作人员,执行监督职责。
虽然之前开会的流程都进行得很快。
但到了这一步,就显得很缓慢了。
没法,院士们的年纪都不小了,最最年轻的也都有56岁了,六七十岁的比比皆是。
更何况,他们常年都待在实验室里,身体状态就更比不上年轻人了。
光是上台去投票,接近千人,这个过程需要多久?
想一想就明白了。
还好有十个投票箱,实际上速度也不算太慢。
赵小侯坐在座位上,脑海里寻思了一下智能实验室的事情,投票就结束了。
之后就是在院长,副院长以及几个临时挑选的院士的监督下,工作人员将投票箱里的票取出,现场进行唱票。
这个过程就更快了,没二十分钟,结果就出来了。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足足有80多个候选人,结果就只有8人给评选上了。
也就是说,评选上的机率只有十分之一!
要知道,每个能够成为院士候选人的学者,那都是在自己专业里都是拔尖的科学家,都是享受国家津贴的重要专家。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不是说你在你专业里厉害,就能够评选上院士的。
其一是要看你的学术成就,其二就是看你的学术成果对国家有没有重要用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