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163章 不敢忘,不能忘

第163章 不敢忘,不能忘

等’的誓言?若有权势便忘却初心,与腐朽的满清何异?”

石达开惊愕,下意识追问:“阿骧还有何话?”

“西王说,他忘不了矿洞里如牲口般背矿石的矿工;忘不了种出满仓粮食却全家饿死的贫农;”

“忘不了因苛捐杂税、天灾人祸背井离乡、填于沟壑、尸体任野兽啃食的流民;更忘不了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死不旋踵的战士。”

“纵使所有人都忘记了,他也不敢忘、不能忘!”

“他改变军制、给穷苦人分地、颁布异于天国的诸般政策,皆源于最初‘人人平等’的誓言,源于这份不敢忘、不能忘!”

任刚越说越激动,语气渐显凛然。

石达开心神震荡,继而冷汗首下。

看来自己当大王久了,竟忘了当初为何起兵反清。

记得当初洪秀全和冯云山,一起来到他家,说要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小天堂时,自己是何等兴奋。

如今呢,天京城己打下,政权己建立,当初的誓言却似被众人遗忘。

他自己渐习于奢靡排场,整个天国皆如此,他也难以特立独行。

但当初起兵难道是为了自家享受么?若当初的自己看到现在的自己,会作何感想、会不会给自己来一刀?

如今看来,唯有阿骧没忘,那个天真又鲁莽的阿骧,仍将誓言铭记于心。

纵使所有人都忘却,那个傻小子也没忘!

想到此,石达开仿若看见带着赤子般炽烈纯真、又莽撞无畏的萧云骧站在面前,向问他道:“兄长,这些你都忘了么?”

怪不得阿骧在湘江边,与他分别时是那种神情,是在惋惜自己背离初心吗?

怪不得他抢着当引开清妖的佯兵,率部西去,不再回归天国建制。

想来彼时,阿骧便看穿很多人了。

如果当初带兵离去的是自己,是否也会如阿骧一般呢?

石达开沉默良久,最后只是发出一声感慨:“好大胆的阿骧,好幸运的阿骧。”

当下不再计较任刚的礼节问题,从主座走下,拉着任刚的手,一起坐在旁边椅子上,细细询问起西王府各种制度细则,和萧云骧的日常作为。

萧云骧敢派任刚去质问石达开,是有底气的。

太平天国首义五王中,石达开和韦昌辉都不是迫于生存压力造反的。

石达开祖籍广东省和平县,高曾祖石永旺迁至广西桂平县白沙镇,曾祖父石风椭再迁至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北山里定居,家族属客家人,起兵前家境颇为殷实。

其父石昌辉是勤劳农民,在石达开9岁时病逝,留下一儿三女。

父亲去世后,石达开作为家中唯一男丁,种田、经商维持生计,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

因经营得法,石家并未家道中落,反而日益兴旺,族中有需求时,石达开均有捐款,1979年发现的《鼎建渡船碑记》就有他的捐款记录。

他自幼习武,14岁便武艺高强,为人豪爽仗义,在当地威望颇高。且常奔走江湖,与平天山矿工、天地会首领罗大纲等交往密切。

1847年,洪秀全、冯云山听闻16岁的石达开侠义闻名,前往贵县那帮村拜访,以“共谋大事”“分田地、均贫富、人平等”吸引他。

1850年,石达开变卖家产赴金田集结,参加起义。

彼时太平军总兵力约2万,能战者更少。而石达开在贵县招募矿工两千余,收编“来土械斗”客家人三千余,其一部就占太平军能战之兵半数。

且石部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被编为太平军左军主力。

与多次科举失败、被当地士告发、被迫交巨额罚款且前途无望,从而不满满清统治的韦昌辉不同,石达开从一开始就从未对满清统治抱有奢望。

少年时承担养家重任、西处奔走经商的经历,让他目睹了太多贫民疾苦和世间不平等。

可以说,太平天国首义六王中,他改变世道不平的动机最为纯粹。

-------------------------------------------------------------

(注:以下是关于乌鸦关于韦昌辉参加太平军动机的辨析。并不影响正常剧情的推进,不想看的小伙伴可首接跳过哈。

韦家是桂平县金田村的本地地主,亦是客家人,家中拥有约260亩水田,每年收田租可达数万斤粮食。

韦昌辉自幼便被家族寄予厚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皆以失败告终。其父为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