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商朝肯定会被处死。孩儿是奉父亲的命令嫁给良人,又不是私奔,父亲您也不能怪我。父亲要是肯听孩儿的建议,归顺西周,改邪归正,选择明主侍奉;不但咱们骨肉能保全,还能弃暗投明,顺应天命,天下人都会高兴的。”邓九公被女儿这一番话说得觉得很有道理,自己沉思起来:“要是奋勇出兵,敌众我寡;要是收兵回国,又怕被怀疑……”沉思了半天,对邓婵玉说:“我女儿,你是我的心头肉,我怎么舍得你呢!只是天意如此啊。但我实在不好意思进西岐,向姜子牙低头。这可怎么办呢?”
邓婵玉说:“这有啥难的!姜丞相这人谦逊礼贤下士,一点都不骄傲自大。父亲要是真的归降周朝,孩儿愿意先去跟他说清楚,让姜子牙来迎接您。”邓九公听婵玉这么说,就叫她先走,自己带着众军归顺西岐,这事儿先按下不表。
且说邓婵玉先到西岐城,进了相府,把刚才那些事儿跟姜子牙说了一遍。姜子牙听了大喜,吩咐左右:“赶紧安排队伍出城,去迎接邓元帅。”左右听令,都穿戴好盔甲武器出城迎接,走了一里多地,就看见邓九公的军队来了。姜子牙说:“元帅,您来啦!”邓九公在马上连连欠身躬身说:“末将我才学疏浅,智谋不足,导致战败,遭受责备,这是理所当然的。如今我已经归降,希望丞相能饶恕我的罪过。”姜子牙赶忙勒住马缰绳向前,拉着邓九公的手,并排骑马说道:“如今将军您已经明白顺逆的道理,弃暗投明,以后咱们都是同一朝堂的臣子,哪还能分彼此呢。况且您女儿又嫁给了我门下的师侄,我怎么敢算计将军您呢。”邓九公十分感激。两人一路说着话来到相府下马,走进银安殿,重新摆开筵席,和各位将领一起喝庆贺酒,这一晚的事儿就不说啦。第二天,他们去拜见武王,朝贺仪式结束。
暂且不说邓九公归降周朝这事儿,只见探马来报,消息传到了汜水关,韩荣听说邓九公归降,还把女儿私自许配给敌国,韩荣赶紧飞速把消息传到朝歌。上大夫张谦看到奏报,大吃一惊,急忙进宫打听,得知皇上在摘星楼,只好上楼去启奏。左右侍从看到上大夫要进奏疏,赶忙禀奏说:“启奏陛下,现在上大夫张谦等候您的旨意。”纣王听了,下令:“宣他上楼来。”张谦接到命令上了楼,到滴水檐前跪拜行礼完毕。纣王说:“朕没下旨宣你,你有什么奏章?就在这儿启奏吧。”张谦俯伏在地奏道:“现在汜水关韩荣送来了奏章,臣不敢隐瞒;虽然可能会触怒陛下,但臣甘愿领死也不敢不报。”纣王听了,命令当驾官:“马上把韩荣的奏章拿来给朕看。”张谦赶忙把韩荣的奏章展开放在纣王的龙案上。纣王还没看完,就忍不住大怒道:“邓九公受了朕这么大的恩,如今竟然归降叛贼,实在可恨!等朕升殿,和大臣们一起商议,一定要抓住这一帮叛臣,按国法严惩,才能消我心头之恨!”张谦只好退下楼,等候天子临朝。
只见九间殿上,钟鼓齐鸣,大臣们听到声音,赶忙到朝房等候。不一会儿,孔雀屏风打开,纣王驾到,登上宝座后传旨:“命各位爱卿一起商议此事。”文武百官一起到皇上面前,俯伏在地等候旨意。纣王说:“如今邓九公奉诏征伐西岐,不但不能打败叛贼得胜回朝,反而把自己女儿私自许配给敌国,归降逆贼,罪不可赦;除了擒拿逆臣的家属之外,一定要抓住逆臣,按国法处置。各位爱卿有什么好计策,来彰显国家的常刑呢?”纣王话还没说完,中谏大夫飞廉就出班启奏道:“臣看西岐公然违抗朝廷,抗拒王师,罪该万死。然而那些征伐的大将,打胜仗的或许能向陛下送来捷报,打败仗的害怕获罪就归降西岐,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听到胜利的消息呢。依臣愚见,一定要派和陛下关系至亲的臣子去征伐,这样大概就不会有二心的顾虑;而且他们和国家休戚与共,自然没有不打胜仗的道理。”纣王说:“君臣父子,本来就都是最亲近的关系,又何必区分彼此呢?”飞廉说:“臣保举一人去征伐西岐,一定能抓住姜子牙,立下大功。”纣王问:“爱卿保举的是谁?”飞廉启奏道:“要攻克西岐,非冀州侯苏护不可。一来他是陛下的国戚;二来他是诸侯之长,办什么事都会尽心尽力。”纣王听了十分高兴:“爱卿说得太好了。”马上命令军政官:“赶紧准备黄旄、白钺。”又派使者带着诏书前往冀州。不知道这一战胜负如何,咱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