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盐法一样,和西夏的贸易也是反反复复,在宋初的时候,李继迁叛宋自立,就多是贩卖青盐来积蓄力量。?求?书′帮/ ¨首?发-
那个时候的太宗为了遏制西夏的势力坐大,下令不许让青盐流入,到后面渐渐的演变成为就算是一斛粮食都不许外流出去。
不过到了李德明时期,西夏和宋的关系有所缓和,两边的贸易又开放了一下,到了李元昊称帝自立和宋夏战争的时候又收紧。
虽然官方贸易因为双方关系而反复无常,但其实双方的百姓在日常生活当中己经交融,也相互感染了些许对方的习性,因此走私贸易屡禁不止。
“巨大的走私贸易其实也体现出双方对于贸易的巨大需求。”鲁桡总结道,“西夏内部主要是以畜牧业和盐业为主,就算是有农业,也因为西夏境内自然灾害频发,而无法稳定种植。”
“他们缺粮并且缺少许许多多生活用品,而大宋这边的经济结构更加均衡,他们不缺西夏的东西,但是西夏却更加需求大宋的东西,所以关闭榷市,反而让西夏更加想要侵略骚扰边关百姓。”
下面的人也是点点头,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无解和无奈之举。
西夏不臣,难道还一点惩罚都不给他们?那么大宋成什么了?软柿子吗?
所以宋朝和西夏的贸易就会陷入一个圈里,那就是侵略——制裁——再侵略。~s,h!u·b`x!s`.?c.o-m?
很快鲁桡就说到的和西夏贸易关系的变动是如何影响边关的民生的,进而影响到大宋的经济,甚至影响到旁边的角嘶啰政权崛起的。
其中也是讲述得很详细。
下面的朱清谷也感觉自己在听故事一样,而且听完之后,印象还很深刻。
以前上历史课的时候,就觉得是一种折磨,但有些老师讲的课很明显就是不一样的。
现在她就听得很有感觉。
……
后面还说到了宋夏关系对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本来陆上丝绸之路就有好几条,因为和西夏的关系的变动,导致西夏所占据的夏州道和灵州道逐渐废弛,人们开始走角嘶啰那边的青唐道。
渐渐的青唐道也就成为了代替传统丝绸之路的最佳选择。
但总体来说,贸易量还是在逐年降低,更多的对外贸易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承担。
鲁桡总结了一番宋夏关系对于北宋财政政策和经济的影响,就可以知道这上百年来,宋夏关系的紧张其实是对北宋自上而下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的。}E 尤其是宋夏战争之后,宋朝为了输送大量的军费,不得不将更多的经济政策改为为军事服务的政策,由此也出现了很多的经济弊端。 如果不是在宋夏战争,宋夏关系缓和之后,逐渐修补、改变这些经济政策,使得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也许社会的撕裂会更加的明显。 …… 鲁桡说的结语让下面的人也是起了一身的冷汗。 纵观几个朝代,基本上都是一场大战把整个王朝的良好气象终结,然后逐渐的由盛转衰。 比如说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大宋现在就是宋夏战争。 就算大宋后面修补了,但也没有完全恢复到从前的状态,国力还是有所损失,而且国内的经济一团乱糟。 就可想而知了。 鲁桡的课不但没有为他们解开太多的疑惑,反而让下面的人敲响了警钟。 他没有给出太多的办法,就算是给出的办法也是站在后世人,后世的经济政策上去给出的,可这个时候的宋朝因为和后世合作,正处在经济浪潮的风口。 而且宋朝还有这么多人才,他们也不需要他给出什么经济政策,不需要鲁桡去指点江山。 所以鲁桡更多的就是引导性的告诉他们一些东西,提示他们重视一些地方和方向罢了。 看着下面的人略微思索的样子,他就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 今天下午的课他愣是没有喝一口水,结束了之后就开始吨吨吨的喝着。 这里的人也陆陆续续的离开这里,鲁桡来到茅鹤轩他们这里,朱清谷在后面看到茅鹤轩他们浅浅的交谈着什么,但总体上是满意的。 后面的官员陆陆续续的离开这里,也有一些和她打招呼的,朱清谷含笑的点点头,等前面的路空了一点,朝着茅鹤轩他们去。 等朱清谷过来的时候,茅鹤轩也就剩下了一点事情要交代,不多,正好被朱清谷听到,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