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盐、酱油、五香粉等腌制,咸蛋黄、腌制好的瘦肉、板栗这些配料也都是要和粽子包在一起的。
除了要包咸口的蛋黄肉粽外,刘妈妈也有拿出一半的糯米,准备包其他口味的粽子,豆沙的、蜜枣的,或是什么配料都不放,包纯素粽子。
刘妈妈带着刘晓希和西施,也不忘指点两人怎么包。
刘爸爸和刘晓成去后山了,一个是去采摘艾叶回来悬挂,一个是去养鸡。
光幕下
大禹他们看着包粽子的场景感觉很有趣,第一次看到这种食物的吃法,后世人那么喜欢,想必粽子的味道也很好。
西周的人们看着后世人包粽子,总感觉似曾相识。
汉朝的人们,现在大家包粽子都还是用黍米,也就是黄米,对于后世用糯米包粽子,好吧,他们时代还没有。
唐朝人家倒是己经改用糯米包粽子了,基本上家家都很选择包一点。
目光来到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物资条件越来越好,百姓们包粽子花样多多了。
只是因为家庭条件、口味差异,食材的选择上也有所区别。
看到刘晓希家的馅料准备,一些明清时期的殷实人家,也赶紧去寻这些配料,打算包来尝尝。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满村、满巷子的玩闹,玩累了就围在长辈身旁观看包粽子。
小手一痒,还会想上手试试,瞬间就会被长辈们喊去洗手。??兰#兰??文?±/学? ±±更¨?=新′最¨(快![|
帝王们今天也是难得没有忙。
虽然其他子女都在外地,但还有个扶苏在,嬴政干脆把儿子喊进宫,一家人聚在一起难得享受一天的温情。
刘邦也带着自己老爹、三个儿子一起在老家过,他爹的年纪也大了,等他回宫后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就趁现在好好陪陪老爷子了。
刘彻也没忘记让霍去病进宫来,一起过个端午。
不管是刘询、刘秀、李世民他们都选择和媳妇孩子一起过。
朱元璋一家自然也一样,后妃们还有儿子儿媳们聚拢来,那也是乌泱泱一大堆了。
清朝皇帝和后妃们,宫宴上人也不在少的,而每一个妃子那都是精心打扮过的。
只是宫里规矩多,倒是多了拘束,少了民间的轻松氛围。
民国
炊事班的战士们早早就开始忙,虽然不是都有条件包粽子,但也是争取要给大家伙儿弄一顿好点儿的。
现代时空
包着粽子的功夫,刘晓希还在给西施和刘妈妈说着端午节的历史,当然也是说给祖宗们听的。
“...端午节啊,原本就和龙图腾崇拜有关,仲夏端午,飞龙在天,此时龙气旺盛,是大吉大利的象征。
所以在这一天古人就会举办和龙相关的活动,比如祭拜龙图腾啊,举办龙舟活动之类的。
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当时的先人就己经造出了雕刻龙形的木舟。
首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龙和龙舟文化依旧没有改变过...”
端午的故事,不光西施和刘妈妈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插两句话,各朝时空也有不少人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些。
就比如,考古出来几千年的龙舟这事,若不是刘晓希提及,祖辈们是真不知道。
古代正在举办赛龙舟的人们,此刻看着他们的龙船,心情很奇妙,只知道这个活动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哪想竟然传了几千年。
“其实这一看,后世考古也有用,好歹还发现了很多不清楚的东西。”
“是啊,不过生活在老早以前的人们,也有比赛划龙舟?”
......
民国
举办赛龙舟的地方还是很少的,主要是当前的形势大家也提不起劲儿来,加上年轻力壮的孩子们都去前线了,留下老弱妇孺也没精力。
前线的战士们,闲下来的功夫,也有不少回忆起了老家的端午节。
“想当年,我带着我们村的赛龙舟啊,还拔得了头筹。”
......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继续科普端午的知识,“…汉朝时期,南北方风俗融合。
原本在长江以南流行的端午风俗,逐渐传到了长江上游和北方。
加上历法变动,汉朝就把端午节定在了阴历五月五日。”
刘妈妈手里包粽子的动作不停,感慨道:“哎哟,这端午节的历史还真够长的。”
西施点点头,其实她以前也不了解这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