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孝的第二孝}
不少帝王羡慕了下汉文帝,也激起了他们超越的心。
像刘彻可是决定要超过他祖父、超过李世民他们的,反正在当皇帝这块儿,他可不喜欢屈居后者。
李世民擦了擦眼睛,他对他爹也算够可以了吧,这太上皇的日子过得也不错,可惜他母亲早早就离世了,没有让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好好侍奉。
明朝,朱元璋则是一把抱起大孙子,“雄英啊,以后孝不孝顺爷爷?”
朱雄英毫不犹豫的点头,“孝顺,皇爷爷皇奶奶都孝顺。”
此话逗得朱元璋夫妻俩都笑不拢嘴了。
......
民间
年轻人们听着长辈们的谆谆教诲,总之一句话,要向汉文帝学习。
现在的古代青年们,也不是以前那般了,长辈说的话,没有道理的,他们也会有理有据的反驳。
书生神色平淡,“若是父母都不慈爱,那尽孝大可不必。”
少年翻着白眼,“如果当父母都没有父母的样子,干嘛还要孝顺?”
小妇人语气里有些埋怨,“我家那两老,满心都是大儿子、小儿子,时不时还来我家薅东西去补贴他们,孝顺自然会做到,但也别指望能做到多深的程度。”
......
这些声音的出现让长辈们很无奈,但明理的长辈也不会去怪罪什么,这大概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了。
从这个视频出来,新视频让祖辈们齐齐愣住了,什么叫做岳阳楼记新闻版啊?
李白、杜甫、孟浩然他们都有些惊讶,虽然到过岳阳楼,但不清楚新闻版是什么啊。^y¢e`x,i?a′k-e·.?c!o^m¨
不过还没等他们问出口,视频己经开始播了。
镜头中的小伙子用自己的播音腔,首截了当的告诉大家什么是新闻版。
“庆历西年春天,滕子京同志...主导的岳阳楼修建工程,如今己全面竣工...”
祖辈们悟了,噢,原来这就是新闻版。
读书人们被逗得哈哈大笑,范仲淹也没憋住,乐了。
别看这是他写的文章,但他一点不在意后世人这样念,因为主角不是他,是好友。
滕子京:...
看着周围人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他该说点什么好。
滕夫人笑容灿烂、语气轻快,“官人啊,你这是在后世出名了,只怕说起岳阳楼,很多人都能想到你。”
滕子京闻言,神情也变得哭笑不得,“都是希文做得好事。”
不过老滕很快就想开了,他们岳阳楼的名气更高了啊。
一想到这里,他也跟着乐。
皇宫内
赵祯在脑袋里扒拉了半天,终于把滕子京这人扒拉出来了。
好吧,这家伙以这种方式闻名后世也算是很有运气的,只怕自己还没这家伙出名呢?
想到这里,赵祯都摇摇头。
民国
先辈们眼里带着层层笑意,他们看过改编的出师表、看过改编的陋室铭、再看新闻版本的岳阳楼记,似乎也没必要惊奇。
评论区里,也是网友们在耍宝。
【这样一改,发现比原文好懂多了】
古代的这些祖宗们也是知道后世人的大白话,这一改动肯定是好懂。
现在各朝代也是逐渐习惯了后世的说话方式和语言。
【哦,明白了,原来这是一篇述职报告啊(抠鼻)】
滕子京差点被这话噎住了,这样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皇宫内,赵祯笑容满面,他现在在皇宫内,也己经看到这个述职报告了呢。
【原来这被贬了官,还能说成是‘经组织调整’】
看到这条留言,不少人都笑了。
百姓们只觉得这些当官的厉害,说话都一套套的。
唯有滕子京老脸一红,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滕夫人也明白丈夫的伤心事,此刻倒是没再笑了。
范仲淹想到好友的情况,也叹气,他不可能一开头就写被贬了官,这多不文雅啊。
【所以这是庆历西年的新闻?还是旧闻?】
庆历年间的君臣百姓们也不知道,可能对他们而言是新闻,对后世人就是旧闻了吧。
岳阳的百姓此刻都不约而同的走上街头,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去看看岳阳楼。
“也是多亏了这篇文章啊,咱岳阳楼的名气更上一层。”
“咱的太守也很好了,当然这篇文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