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政敌嘛,这没证据的事情可不兴瞎说,全天下可都看得见的。
各时空的百姓们也有觉得此话有道理的,同样有半信半疑和持反对意见的,其实若是有可能,大家更想去问问周平王,真相是不是后世人说的这样啊。
姬发抿着嘴,他也不可能去问后代这事的具体情况,但他也想得很清楚,只要还是后代掌权,打击报复什么的,他没必要在意。
姬静也是这样想的,反正斗吧斗吧,成王败寇,台上还是他孙子就行。
{网友二:大概率是假的。
根据现有的研究和考古表明,历史上最早的烽火台是出现在西汉。
此外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说到,西周时期传递军事信息是靠击鼓,不是点燃烽火。}
姬发愣了下,他还以为这烽火是后面出现的,的确是后面,但都是汉朝了,确定这事假的概率大,他的心态就放平了,只是对他后代能搞出这样一个故事也是很无语了。
嬴政对汉朝点燃烽火传递警情的做法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现在信息传递的确是不发达,也许大秦也可以借鉴一二。
各朝人士虽然知道这个故事存疑后,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讨论,不过话题己经从两位主人公变成了西周到底有没有烽火台?
—
{如果回到小时候,你将是什么反应?}
什么反应啊,祖宗们都发动脑子开始思考了。
就连先辈们也在发散思维,因为平时大家的确没想过这个问题。
嬴政觉得他回到小时候,大概会发一会儿呆吧,现在太累了,相比起小时候更自在点。
李建成挠挠头,他应该不至于像后世人想的那样,把李世民掐死。
李世民思绪飘远了,“朕会很开心,因为母亲还活着。”
朱元璋一阵感伤,“要是真能回去,咱一定想方设法救父母兄弟。”
......
{网友一:这可能、大概会破口大骂吧,到底是哪个天杀的把我送回来的,好不容易花了十几年才把书读完,就要准备开启新人生了,结果现在还要重头读一遍。。。}
祖辈们:...沉默
这个反应属实是他们没想到的。
先辈们也是善意的笑了笑,看得出来,这孩子是真的的读书读的深仇大恨了。
虽然百姓们没念过书,但想到过了十几年的日子还要走一遍,的确是会感觉到郁闷的。
古代的书生们倒是深有同感,寒窗苦读十几载,一朝回到解放前,这搁谁谁不气才怪。
{网友二:肯定会很懵才对,先求证这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
祖辈们不由得点了点头,这个反应,应该大部分人都会有,实在是太玄幻了,有怀疑很正常。
{网友三:那我肯定会哭死,我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好不容易才走出来,结果又回到那个噩梦,沮丧后,发誓要好好学习,争取这一次走得更远}
先辈们不知道这个孩子年少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但看到他能在沮丧后继续选择拼搏、而不是自暴自弃,大家还是鼓励支持的态度。
各时空也有不少人从这个后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几千年,多的是过得不如意的人。
朱元璋就是如此,他的童年过得苦,他其实也不想回去,但回去若是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那他还是愿意的。
{网友西:会非常高兴啊,我己经知道了一些游戏规则,再玩一次肯定会玩得更好}
祖宗们还挺赞成这话的,好歹都重来一世了,还过得不如上辈子,这不是白活了嘛。
刘邦哈哈笑,“不错,唉,重来一次,我也要好好过开心点,不对,现在有了光幕,好像也算是重活一世吧。”
{网友五:我会喜极而泣,努力去弥补遗憾,然后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提前掌握的信息,让父母买房}
一路看下来,祖辈们也是见识到了各种发言,但多是积极向上的,即便年少过得再不好,也有改变的勇气和决心。
各时空的人们三五成群,也在纷纷分享自己的想法。
姑娘的语气充满了忧伤,“要是能回到小时候,我肯定先去看我祖父祖母,珍惜和他们的相处。”
一纨绔子弟的眼里有些沉痛,“我大概会好好学习了吧,唉,不让老头子失望,也让老头子好好治病。”
大叔擦了擦眼泪,“要是能重回小时候,我会让爹娘提前准备逃难,这样小弟就不会饿死了。”
......
有人想要重回小时候弥补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