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想到自己的结局,朱常洵的脸又垮了。
朱由崧:...他心里还蛮慌的。
【历史研究引用墓志要非常谨慎,墓志铭是家属请人写,极尽赞美之词,不能完全相信】
朱元璋己经不想知道这个后代是什么样的人了,因为单看这样子,绝对不是什么能力出众智勇双全的后代,唉,想到他那些儿子们,也得给好好收拾,他不想再看到光幕点他了。
万历年间
郑贵妃急了,当即开口反驳,“胡说八道,我儿聪明伶俐,乖巧懂事,自然是能得到赞美,后世人不知道可不能乱说。”
当然郑贵妃也心虚,但问题是她还想要儿子能登上皇位,可不能给皇上留下不好的印象,本来前朝就反对了,若是皇上再厌恶她们母子,那以后这日子可怎么过?
朱翊钧皱着眉头,不知道有没有听郑贵妃的话,反正能看出来他这心情不咋滴。
【我福王不就是欺男霸女、压榨百姓、霸占万亩土地、丧尽天良、横行洛阳嘛,用得着这么黑我吗】
前面的那些朝代,观众们都惊讶了,合着这才是真正的福王?
洪武年间
朱元璋气得青筋狂跳,又来了,“这个混账东西”。
朱标淡定的看着他爹发飙,嘴里劝道:“爹,还是把几个弟弟的事情处理好吧,至于年纪还小的那些,还是先好好教育,没出生的就先算了。”
…
永乐年间
朱棣很难想象这么多词用在一个人身上,这特么。。。他都想说不是东西,他那些兄弟被拿出来点名可都还历历在目。
“皇帝是死人不成?就不管不问?任由福王危害百姓?”
朱高炽摇摇头,若这说的是真的,民愤不高都不像话。
万历年间
朱翊钧还是不敢相信这会是他宠爱的、那个聪明伶俐的小儿子。
郑贵妃是彻底慌了,嘴上急切的说道:“皇上,这后世人胡说八道,常洵是个乖巧的孩子,你是知道的,他不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郑妃说着说着眼泪就如脱线的珍珠落下,瞧着好不可怜。
朱翊钧回过神来连忙扶起自己的宠妃,“吾儿如何,朕自然清楚,后世人隔几百年,自然不清楚事实...”
崇祯年间
朱常洵都要气哭了,求求你做个人吧。
朱由检也哽住了,这是他叔叔,他该怎么弄?
可是如今这个情况,他要是什么都不管,那只怕民间也会有怨言。
“王承恩,你让魏忠贤亲自去查一查福王的情况,悄悄去。”
“奴才遵旨。”王承恩连忙应道,光是看后世人这样说,他都觉得福王死不足惜。
......
刘晓希这边也简单说了下福王的情况。
“朱常洵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三儿子,他母亲是郑贵妃,母子俩备受宠爱,甚至万历皇帝还想废除朱常洛、立朱常洵为太子,但被百官极力劝阻。
李自成攻陷洛阳后,朱常洵和女眷们躲在郊外的一个寺庙内,但他还是被起义军抓到了,结局自然是被杀了。
崇祯皇帝知道他的死后,崇祯皇帝赐他谥号忠王,辍朝三日。
据说起义军为了泄愤,还把他的尸体和鹿肉一起炖煮,做成福禄宴,当然福禄宴没什么证据表明确有此事。”
光幕下
各朝观众从淡定到惊讶,再到再度松了口气,他们就说嘛,这福禄宴还好是假的,但实在叫人反胃,最起码很多人家都不想再听到这个词了。
百姓们对于贪官污吏、对于这些蛀虫的态度,自然是觉得杀得好。
这有了对比,刘邦都觉得亡国的时候,他后代的结局算不错的吧。
朱元璋这心情忽上忽下的,也就是幸好经历多了,所以才没有一下子气得厥过去。
朱棣幽幽的瞅了眼儿子的满身肥肉,“还好只是被杀了,不然真被煮了,那更丢人。”
朱高炽:...说朱常洵看他做什么,再说他都比以前瘦了。
朱厚照在忙着干呕,还提醒一旁的小宦官,“以后,禁止出现福禄宴这个词。”
万历年间
朱翊钧也是被儿子的结局差点吓了一跳,或者是有了福禄宴的结局为对比,他都觉得一刀杀了是好事情。
郑贵妃哭得很伤心,“我的儿子啊,皇上,你可要为咱儿子做主啊...”
朱翊钧头疼,他做什么主?上哪儿去找李自成去?
......
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