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难受起来,“我说太子爷,你这是作何?你爹我不是还活得好好的,把你那眼泪收一收,堂堂一国太子、大明的储君,你丢不丢人?”
朱高炽才不管他爹的,可怜兮兮的看着老父亲,哭得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爹,你这次要答应我,不能去亲征了,让瞻基去。”
朱棣还能怎么办,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嘴里也是吐槽儿子,“也别光说我,你自己倒好,登基十个月就死了,要是我再多活十个月,是不是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你就是这样气老子的。”
朱高炽吸了吸鼻子,“那你多活久一点嘛,监督我,我指定活得久。”
朱棣没忍住白了儿子一眼,“我说太子爷,你可真有出息,没有老子监督你就不行了?都快当爷爷了,话说,我可不想看到朱祁镇这样的重孙子被生出来,的确该活久一点监督...”
......
这父子俩吵吵闹闹,至于远在东瀛的朱高煦和朱瞻基,心情也不好受。
朱高煦想到老头子以往对他的偏爱,再看到他竟然死在征途,一时间也忍不住抹泪起来。
朱瞻基也是眼眶红红的。
朱高煦看向朱瞻基没忍住开口,“我说皇长孙,你爷爷这么大年纪还要去亲征大漠,就没有你的失职?”
朱瞻基对他这个二叔也不惯着,首接呛声,“我孝顺皇爷爷是我的事,若你和三叔能少搞点事情,少让他为你俩的事操心,皇爷爷也能轻松点。”
......
被撸了王位在家反思的朱高燧,心情也闷闷的,不行,他还得进宫一趟,以后替老爷子出征,同时建功立业重新封王。
洪武年间
朱元璋听到西儿子的具体死亡,还是呆愣了半天,一整个人沉默不语,过了好久,才听到他的声音,“永乐大帝,老西做得的确厉害”。
朱标听着他爹的夸赞微微一愣,心里也同样复杂,说实话,看到老西做到的这些功绩,他心里欣赏也有、羡慕也有,大帝这个称呼就不可小瞧,扪心自问,他也不知道自己继位了后会是什么样,而有了老西的这一系列功绩在,自己若是做得不如老西,只怕天下人都会议论...
燕王妃到底是没忍住红了眼,死在征途?她丈夫啊,老了老了,还是这么固执。
其他朝代也有不少帝王羡慕‘大帝’这个称呼。
刘彻倒是很平静,后世可还有专门拍摄他汉武大帝的剧,他哪还用得着羡慕别人。
看到刘晓希点开评论,朱棣也顾不上和胖儿子吵吵闹闹了,他还想看看后世人怎么说他的?这心情格外紧张。
【永乐是我最欣赏的一个皇帝,他也是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皇帝,有人说他谋朝篡位,但那不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被迫的吗,还有说他杀了很多人的,但能成大事者又怎能优柔寡断】
各朝人士不住的点头,这话很多人还是赞同的,要不是朱允炆削藩,朱棣大概一辈子都会是藩王。
朱元璋心里也算是满意的,好歹是亲儿子,被人夸,他这当老子的也长脸。
朱允炆看着后世人的话久久不能释怀,还是没忍住抱头痛哭,“朕错了,真的错了。”
永乐年间
朱棣动容的揉了揉眼睛,后世的小崽子差点给他说哭了,比他几个儿子都贴心。
朱高炽可不知道他爹的内心活动,但看老头子这激动的模样,肯定是不平静了,后世人多夸夸他也好,他爹啊,心结大了。
【他要是不反,结局不可能好,看看前面那些被削的藩王就知道了,能造反成功也是他的真本事,况且朱棣做得是真不错,为国为民就是好皇帝】
朱棣心里是真的开心,为国为民,他这一世要做更好,要做更多的事情出来,不管是大航海也好、打倭人也罢,他永乐要做就要做最好,才不负这天下和这些喜欢他的后世人。
百姓们也都很理解,他们也不关心皇家内部的争斗,只要对他们好,那就是好皇帝,他们就喜欢,更何况此事谁是谁非,百姓们也都分得清。
【朱棣在位时期,不说郑和下西洋对世界史影响有多大,光是当时明朝的军事实力都是世界第一】
朱棣的嘴角没忍住上翘,大明如今肯定是处在世界前列,以后同样也会同样如此,他要让大明在全世界崇拜。
【不管是开运河、下西洋、建紫禁城、五征漠北、编纂永乐大典,全是要烧钱的地方,但偏偏财政还没崩,这才是最牛的】
朱元璋也很惊讶,所以这下西洋看样子还真有搞头,此事刻不容缓。
朱棣这一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