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局,他们赌上了一切,最后万幸是赢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也想到了以前的日子,这是没有选择的,那是赢了才换来现在的一切,但若是输了,等待他们及家眷的,将是生命的代价。
{除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李渊的另一个儿子齐王李元吉,这家伙就是个搅屎棍。
他刚出生长得非常丑,结果被他妈窦皇后厌恶,不仅不抚养他,等李渊出门后还派人把他丢了。
一个侍女因为不忍心把他偷偷捡回来抚养,等李渊回来后告诉了他,这才没有叫李元吉夭折。
但是这个侍女的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因为阻止李元吉胡作非为,结果被他处死。}
各时空都是一片批评声。
老百姓们虽然不知道这李元吉在其中又是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这忘恩负义的样子,看得大家拳头都握紧了。
教书先生气得牙都咬紧了,“这就是个混账东西,对待救命恩人都如此,可见不是什么好的。”
书生嘴里也满是批判,“心胸狭隘,阴险至极,如此做派又如何和唐太宗比?”
......
隋 开皇年间
窦氏看着光幕又气又怒,别说是她亲儿子,即便还没见到这个儿子,再知道他这番行径,更是厌恶。
此时的李渊虽然没说话,但显然这个叫他丢面子、狠毒的儿子,也叫他不喜。
唐 武德年间
李家三兄弟反应不一。
李建成皱了皱眉,对于李元吉这个兄弟,他能力没有李世民强,所以即便知道他有些小心思,但威胁性不大,也就和他更处得来些。
李世民眼里闪过不喜,他对李建成的态度是复杂的,但对李元吉,可以说得上是厌恶。
作为被光幕点名的李元吉,又气又怒之下,书房里的摆件就遭殃了,花瓶碎片洒落一地不说,笔墨纸砚也乱成了团丢在地上。
贞观年间
李二凤面对这个虽然早就死了的弟弟,眼中的厌恶依旧明显,长孙皇后也知道这一点,一般也没人会提起,也就是后世人聊到了。
{回到正题,可以说,比起本就占据了长子优势的李建成,以及能力出色还拥有一帮人才的李世民,李元吉毫无优势可言。
除非有机会浑水摸鱼,这也是为何他不断鼓动李建成杀了李世民。
只要李世民死了,那李建成也会被李渊厌弃,他就是最后的赢家}
李建成脸色黑了青、青了白。
这个混账还老说为他着想,就是这样着想的?
李世民拳头都握紧了。
他就知道这家伙别有用心,偏偏兄长就是和他更亲近。
李元吉:...
他现在想死一死,一时间不知道先恼怒后世人骂他,还是先担心同时惹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渊抚着太阳穴,气得都快撅过去,“逆子、逆子,这几个逆子”。
百姓们看得时不时咋呼,这每一次看皇家的八卦,虽然各朝代都不同,但都能给他们看出一个新高度。
“皇位面前无手足啊,唉,说起来李建成的能力也不算太差的,就是遇到了李世民。”
“别说手足了,即便是亲爹亲儿子,那也没用。”
......
{最后的结果,在李渊的权力平衡下,最终玄武门之变终结了这一切。
为了自保,李世民和自己的功臣集团在玄武门发动了兵变。
李世民亲手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则是被尉迟恭所杀。
两个月后,李渊禅位给李世民。}
前面的朝代唏嘘不己。
至于唐朝的百姓们,自然是更希望李世民登基,后世都说李世民是明君,那大家自然也中意他,总比面对一个未知的李建成强。
唐 武德年间
李建成早有心理准备,如今亲眼看到自己的历史结局,心里还是难免失落心塞难受。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胜利早己知晓,但也高兴不起来,若有的得选择,他并不想看到兄弟相残。
李元吉心里恨毒了李世民和尉迟恭,他不相信李建成见到这一切还无动于衷。
皇宫中的李渊,本就倦态的脸上瞬间又老了好几岁,难道真是他做错了吗,是他造成了儿子们自相残杀?
贞观年间
李二凤闭了闭眼,午夜梦回他还是会想起这件事,以及高明的造反,这是自己开了个坏头,越想越难过了。
长孙皇后见丈夫如此,心里也不好受,“陛下,臣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