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本上做着记录。
因为包村干部就算是他们派到地头上亲自查看的人,如梁新月准备的这些实习生去做技术员一样。
至于说到防沙化的这个问题上,他们还是一首的把头转向了梁新月:
“新月,这事还是得靠你,你得给大家说说怎么防沙化这个事。那不可能大家一锹一锹的把沙扬回沙漠里去的。”
梁新月点点头道:
“先把人手安排好,然后,组织一下百姓,把家里的麦杆,能上交的都上交出来,到时在防沙化的地方有用。这个能有多少都收多少。先放到了望龙村去。”
“至于怎么操作,到时先由省里的下来看了,我们再去出这个主意。我倒是知道有一种防沙化的办法。”
梁新月说了,大家又开始讨论起建厂的事。
现在大家最激动的就是怎么建厂。因为如果真的建起了厂,解决了劳动力不说,还会给县里的财政带来收益啊。
只要销售得好,那就不只是解决了劳动力的事,税收也会增加,还有银行存款,还有上次梁新月给他们讲的那个什么流动资金的事。
可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的事,什么菜篮子的事,这些,都是事关百姓的事。
小了说,都是一个家的最基本的事,往大了说,这就是为百姓能做的实事。
大家一边发表自己的建议,遇到自己说不过的事的时候,他们就问向了梁新月。
因为现在在他们的心中,梁新月就是一个老师。
梁新月带给了他们希望。他们是当领导的,他们是想有自己的政绩,但,他们更想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
这个小会开了之后,接下来整个县里的步调基本就统一了。
梁新月倒是真的接受了任局的安排,开始每天到办公室上班,除了处理一些临时的事务外,就是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他要开始把计划完成出来。
而小魏一般都是上午在办公室,下午就代梁新月去地里看看。
现在主要看的,就是道梁村。
道梁村的地都种了下去,大棚也完全建好了。
剩下的就是平时的维护了。而那些学校出来的大学生们,有几个人跟着刘洋去了十八里坡村。
十八里城的翻地这些事干得不是很快。因为他们村要修的水渠比较长,主要是他们村的地,拉得长了一些,不能只顾着前头的,而不修后面的吧。
所以,在权衡了一下后,余建设和林从康还是决定,先保证修建水渠的劳动力,所以,留下来翻地的,大多都是各家家里的妇女和一些半大小子。
半大小子没有被叫去修水渠,他们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怎么可能让他们去抬很重的东西。这样。
而这些小伙子就跟着村里的妇女们下了地,按照梁新月留下来的指点,要先深挖,然后再碎泥。
余建设是真的很用心,还特意找了一天去把丁诗晴请了过来指点。
丁诗晴也早就知道了梁新月是想把这里做成什么样子的,于是就指导着他们把一些草木灰先在撒在了地里,和碎泥轻轻的拌了一下。
然后再开拢,还是按育苗的大棚的尺寸来开的拢。
丁诗晴本来是邻县西梁县派来学习的。现在她对一些基本的操作都是很清楚的了,丁诗晴完全能独挡一面了。
所以,梁新月抽了个半天时间,专门来了一趟新水村找到丁诗晴,和她谈了很久。
“诗晴,过来坐,我今天是专门来找你谈谈的。”
按原来的计划,全市的各县都会送一个人来跟着梁新月学习的。
而出了那两个人搞破坏的事后,留下来的只有三个人了。
也就是丁诗晴和另外两个男孩子。
那两个男孩子也在学了三个月开始卖菜的时候了。他们各自的家里似乎给他们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不想让儿子天天在地里挖地这些。
于是,他们也被接走了。
真正坚持下来了的,只有丁诗晴。
而按规定,还有西梁县那边的意思,也是要丁诗晴明年就回去,从开春后的春耕开始,就在他们县的农业局工作了。
但现在梁新月想把丁诗晴留下来。
这个姑娘虽说没读过大学,但贵在勤劳又肯学。处理事情十分的妥当,这才是梁新月看重她的。
“诗晴,我就不和你拐弯抹角的说了,我想要你留下来在西槐工作。工作单位一是农业局,一是马上要建起来的实验基地,都可以,你自己挑。”
丁诗晴惊讶的说道:
“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