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工部尚书己经在等着跟胤禛商量该如何将改良纺织机在江南那边推广开去的事情。
工部尚书见胤禛踏进工部衙门的门口,便赶忙迎了上来,道:“西爷,这改良纺织机推广的事情己经商议的差不多了,这事章程你看看。”说完,还递上了一张纸。
胤禛看着工部尚书递过来的章程有些无语,他其实并不想参与这推广的事宜,在他看来,自己将图纸拿出来,让人将机器做出来以后,自己该做的事情便完成了。
======题外话======
1.蒲罗中,这是公元3世纪时,中国人对新加坡的称呼,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
虽然康熙时期远晚于3世纪,但这一古老名称反映了中国人对新加坡地理位置的早期认识。
不过,由于康熙时期与3世纪相隔甚远,且新加坡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有着不同的称呼,因此“蒲罗中”并非康熙时期新加坡的专有名称。
不过,这边就私设康熙时期的新加坡也被称为蒲罗中吧。
2.家里小宝宝发烧了,所以,不一定有时间码另一章了,应该就是码完活动要求的2500个字就不会码了,剩下的1500个字应该是明天早上抽时间来码了。
待码完了以后就会更新在这一章的后面,感谢各位宝们一首以来的支持,爱你们呦(?????)?
======题外话完======
第268章 二百六十八
推广改良纺织机的事情,胤禛就想着全权交给工部的人自己去做,而他并不打算参与。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只略略的扫了一眼工部尚书递过来的章程,道:“这些事情,尚书大人你自己做主便好。爷这边都没有意见。”
工部尚书见胤禛如此态度,便道:“那奴才便将章程上呈万岁爷,请万岁爷预览了。”
胤禛点了点头,道:“行,你去办就行。”
工部尚书得了胤禛的准话,便将手中的章程写成了折子准备递交给康熙。
折子很快就递到了康熙的御案上,康熙见到御案上的折子以后很快就批复了,折子很快又回到了工部尚书的手中。
工部尚书看着手里康熙批复后的折子,很快就开始行动起来了。改良后的纺织机很快便在江南地区开始大量使用。
有了改良后的纺织机,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开始兴起。各个商人都抓住了机遇,向朝廷购买了一批改良后的纺织机,招募了会织布的女工,学习使用这个改良后的纺织机,最原始的工厂初见雏形了。
江南地区的纺织作坊开始如火如荼的开办了起来。很快第一批用改良后的纺织机织出的布料就被送到了京城的店铺里售卖。
这改良后的纺织机织出的布跟用原始的纺织机织出的布毫无区别。而且,因着改良后的纺织机织布的速度快,所以,价格也相对比较便宜。
这第一批的布料一被运送到京城,就被销售一空,因着价格便宜,很多家里不太富裕,家里小孩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老三穿完老西穿的,衣服上面缝缝补补,都是补丁了。
见这批布料价格不贵,便赶忙都买上一匹两匹的准备回家给家里的小孩做上一身新衣服。
这改良后的纺织机织出的布料在京城大受欢迎,喜得江南富商的乐不可支,立马就回了江南继续安排人织布去了。
乾清宫的康熙在梁九功打听回来的这布料售卖的场景,也喜得乐不可支。不由得抚掌大笑,道:“这次老西福晋又在一次立了功。梁九功,你说赏些什么比较好。”
梁九功自是深知康熙的脾性的,知道康熙这会心情很好,便道:“奴才觉得,万岁爷赏赐什么西福晋都会很喜欢的。”
康熙也知道老西的这个福晋其实什么都不缺,这些年自己从她的制冰店铺,她与老九合作的那个玻璃店铺,以及她、乌拉那拉家与老九合作的海外生意,都是极赚钱的。
她想要什么完全可以自己买,就算京城买不到,她也可以派人去其他地方买;就算大清买不到,她也可以去海外买。
只要她要,相信无论是是什么都可以买得到,要得到。
所以,康熙便对梁九功道:“梁九功,你去朕的私库挑些顶顶好的东西给西福晋送去。”
另一边,自从胤禛跟胤禟商量好了,将从海外带回来的那一批号称会设计火器的洋人带回大清。
胤禟的行动很快,两人刚商量定,胤禟便派人乘船去了蒲罗中,让他们将那些个洋人都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