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寒深知战争局势变幻莫测,但他并未因安徽形势的骤变而贸然更改华兴军既定的战略行动计划。本文搜:E小说 exiaos.com 免费阅读
相反,他依旧沉着冷静地指挥军队,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方案逐步推进各项行动部署。
只是为了有效抵御来自西线潜在的危机局面,宁寒果断下令向该方向防线的各个关键防御节点调运并囤积海量的粮食、充足的火药以及种类繁多的各类军用物资。
如此大规模的储备旨在确保西线能够长期坚守,为整体战局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承担此项艰巨任务的重任又一次落在了实力雄厚且组织高效的华兴号身上。
无论是物资的紧急筹措,还是后续长途跋涉的各类物资运输,华兴号均展现出卓越的协调能力与执行能力。
在其精心运作之下,所有工作都井然有序地开展,没有出现丝毫混乱或延误。
至于宁寒本人,则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即将打响的山东攻略战之上。
此番华兴军的主攻目标锁定在了山东沂州府及兖州府两地。
这两处地域得天独厚,它们所处的位置极为关键,扼守着交通要冲。
这里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有广袤无垠的肥沃农田、储量巨大的矿产宝藏以及品类繁多的森林植被等。
而且此地人口密集,城镇村落星罗棋布,拥有高度发达的商业体系。
倘若华兴军能够顺利将其攻克下来,那对华兴军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突破。
一方面,这将会极大地扩展华兴军的势力范围,使其控制区域得到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在短期内就可以迅速增强华兴军的整体实力,包括兵力补充、物资储备以及财政收入等等。
更重要的是,此次胜利还会为后续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打下坚实基础,创造出更为有利的条件。
现在,对华兴军更加有利的是,满清王朝如今在山东地区所拥有的军事力量己所剩无几。
山东近几十年屡遭兵祸,从当年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到后来风起云涌的幅军,再后来捻军和教军也纷纷崛起于这片土地之上;更不必说那英法联军也曾肆虐于此。
历经无数次战火的洗礼,山东原本雄厚的军事力量早己被消磨殆尽,只留下满目疮痍与民不聊生的惨状。
山东兖州府,其所辖之地广袤无垠,涵盖了整整十个县。
它们分别是滋阳县、曲阜县、宁阳县、邹县、泗水县、滕县、汶上县、阳谷县以及寿张县。
沂州府这边,同样下辖着六个各具特色的县,分别是兰山县、郯城县、费县、沂水县、蒙阴县以及日照县。
此外,沂州府还统领着莒州这一重要区域。
倘若华兴军能够成功攻克这两大府城,那么他们所能掌控的县域范围必将大幅扩张,甚至超过原有规模的一倍有余!
届时,华兴军的势力将如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开来,为实现更大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宁寒此次针对进击山东制定的行军策略显得尤为谨慎稳重,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将两个作战旅合并在一起行动,以确保万无一失。
进军路线上,他们要先攻占沂州府,而后再剑指兖州府。
在大军出征之前,宁寒特意安排了一个主力作战团留守江苏徐州府的铜山县,以此作为后方的坚实保障。
一切部署妥当之后,两个作战旅便在徐州府邳州县完成集结,并以排山倒海之势朝着山东沂州府进发。
一路上,华兴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很快,他们就轻而易举地攻克了空无一人的沂州府的郯城县,取得了开门红。
然而,当部队行进至沂州府兰山县时,却遭遇了一场小小的意外——当地县令长庚竟率领着仅有的五百名团练前来阻挡。
令人费解的是,这位长庚县令并未依托坚固的兰山县城进行防御,而是不知死活地领着这寥寥五百人马,悍然向着人数上万的华兴军发起了正面冲锋!这种螳臂当车般的举动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面对来势汹汹但实力悬殊的敌人,华兴军自然不会手软。
只听得两轮清脆的枪响,密集的排枪射击过后,兰山县令长庚,当即毙命于战场之上,其所带领的团练也是死伤惨重,剩下的那些团练眼见大势己去,纷纷作鸟兽散。
或许对于旁人而言,这次事件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可以轻易忽略的小小意外罢了。
他们也许并不会将那支不知天高地厚的团练队伍放在心上,仅仅当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