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惊讶地站起身,"哀家从未见过如此精巧的玩意儿!"
林妙妙微笑解释:"此物名为走马灯,是臣妾家乡的一种手艺。百鸟朝凤,寓意太后娘娘福寿安康,恩泽后宫。"
她余光瞥见萧景珩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眼中是她从未见过的专注。而顾承煜站在一旁,小脸上满是骄傲。
"好!好!"太后连连称赞,"林丫头有心了。来人,赏!"
苏婉清站在一旁,脸上的笑容已经僵硬。她没想到林妙妙竟能拿出如此新奇的东西,完全抢了她的风头。
林妙妙谢恩后退下,刚回到座位,就感觉一只小手塞进了她的掌心。顾承煜仰着小脸,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娘亲真厉害。"
"多亏了煜儿帮忙找材料。"她柔声说,心中却五味杂陈。这孩子看她的眼神,既像是五岁孩童对母亲的崇拜,又像是经历过沧桑的人看到希望的光芒。
宴会结束后,林妙妙牵着顾承煜走在回廊上,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娘亲。"男孩突然停下脚步,"爹爹在看着我们。"
林妙妙回头,果然看到萧景珩站在不远处的廊柱旁,月光为他镀上一层银边,俊美得不似凡人。太子的目光在她和顾承煜之间游移,最终定格在她脸上。
那一刻,林妙妙仿佛看到冰封的湖面裂开了一道缝隙。
"殿下。"她福了福身,心跳如擂鼓。
萧景珩缓步走近,目光复杂:"今日的走马灯,很特别。"
林妙妙垂下眼睫,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绣纹:"不过是些乡野玩意儿,能博太后一笑便是臣妾的福分。"
夜风拂过回廊,带来一阵桂花香。顾承煜突然松开她的手,小跑几步抱住萧景珩的腿:"爹爹,娘亲做灯熬了好几夜呢!"
萧景珩身形微僵,低头看着这个平日与自己并不亲近的孩子。月光下,男孩仰起的小脸上满是期待,那双与他如出一辙的凤眼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煜儿。"林妙妙慌忙上前,想将孩子拉回来,却见萧景珩缓缓蹲下身,修长的手指拂过顾承煜的发顶。
"你很喜欢她?"太子的声音低沉,目光却越过孩子头顶,直视林妙妙。
顾承煜重重点头:"娘亲会讲故事,会做灯笼,还会..."他突然压低声音,凑到萧景珩耳边说了句什么。
林妙妙只见萧景珩眉头微挑,冷峻的面容似有松动。太子站起身,玄色披风在风中轻扬:"时候不早,送小殿下回去歇息。"
候在不远处的嬷嬷立刻上前。顾承煜依依不舍地松开萧景珩的衣角,临走前悄悄对林妙妙眨了眨眼。
转眼间,回廊上只剩他们二人。林妙妙攥紧了帕子,心跳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本宫竟不知,丞相千金还精通匠人之术。"萧景珩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探究。
林妙妙呼吸一滞。原主确实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闺秀,这谎言实在拙劣。她急中生智:"臣妾幼时体弱,曾在江南别院养病,结识了一位老匠人..."
话未说完,萧景珩忽然逼近一步。他抬手,冰凉的指尖擦过她耳际,摘下一片不知何时落在她发间的桂花。
"林妙妙。"他唤她全名,气息拂过她额前,"你与从前,判若两人。"
这句话如惊雷炸响。林妙妙强自镇定,抬眸对上他深不见底的眼睛:"人总会变的,就像殿下当年..."
她故意欲言又止。果然,萧景珩眸色骤深,一把扣住她手腕:"你知道什么?"
腕间疼痛让林妙妙倒吸一口冷气,却倔强地不肯呼痛:"臣妾只知道,殿下心里有结。而煜儿...他需要母亲。"
萧景珩猛地松开手,像是被烫到一般。他转身望向远处宫灯,侧脸在光影交错中晦暗不明:"明日酉时来东苑。"
林妙妙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后背已被冷汗浸湿。她揉着发红的手腕,心里却涌起一丝希望——至少,他愿意接近我了。